-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拿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性眩晕60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推拿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性眩晕60例
严皓琥 上海市天山中医医院 (上海200051)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5-106-02
颈性眩晕(Cetndcal VerLNo)是指颈部各种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推拿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病因复杂,发病较急。颈性眩晕是临床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 其常易与 “脑动脉硬化” 、 “美尼耳综合征” 、 “植物神经紊乱症”等疾病相混淆, 因而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笔者自1998 年始采用中医推拿正骨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性眩晕60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 本组60例, 男性26例, 女性34例;年龄28-60岁, 平均40.3岁。病程1d-5年, 平均1.65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呈间歇性发作,与颈部的活动姿势有关。兼有头痛、颈肩部疼痛、恶心呕吐、心悸胸痛、耳鸣耳聋等症状。颈椎X片提示钩椎关节增生,颈椎前后缘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孔变小,项韧带钙化。脑血流图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2诊断标准:
本病种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纪要拟定的标准[1]、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之《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2.1有慢性劳损史,曾有猝倒发作史,并伴有颈性眩晕
1.2.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长期久坐观看电视,录像者,慢性发病。
1.2.3临床表现:眩晕如天旋地转,或头重脚轻、头昏眼花,或有恶心呕吐,眩晕多由头转动或上仰或低头诱发,重者时常昏倒,头痛,颈肩背痛,颈部不适,活动受限,耳鸣,耳聋,心悸失眠,视物模糊。
1.2.4体征:旋颈试验(+),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颈肩部肌肉紧张僵硬,压痛明显。
1.2.5辅助检查:X线片示钩椎关节增生,横突间距变小,椎间关节失稳。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1.3纳入标准:
1.3.1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
1.3.2年龄20-60岁;
1.3.3愿意接受本疗法治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1.4.1不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
1.3.2其他疾病如高血压、 低血糖、 脑血管病变、 美尼耳氏症及肿瘤等引起的眩晕;
1.3.3年龄不符合者;
1.3.4不愿意接受本疗法或不能耐受者。
1.5治疗方法
1.5.1推拿手法
第一步: 充分放松 患者取侧卧位, 颈下垫薄枕, 头呈轻度屈曲, 采用指揉法充分放松颈项部及肩胛部软组织,然后换对侧放松, 一般放松时间为15min。放松分四线两区九穴。四线即:颈后正中线, 颈两侧旁线, 枕下线; 两区即: 肩胛区, 颈后区; 九穴即: 风府、 风池 ( 双侧) 、完骨 ( 双侧) 、肩中腧 ( 双侧) 、肩外腧 ( 双侧) 。 放松重点: 寰枕筋膜、 枕下三角、 肩胛内缘部分。对颈部肌肉僵硬的, 可采取掌根推法从耳后枕突部自肩胛部呈扇形徐推 6~10 遍。 放松应彻底。
第二步: 压颌反牵复位法 放松完成后患者改俯卧位, 胸前垫薄枕, 使颈椎呈轻度屈曲位 ( 5deg; ~10deg; ) , 将头先偏向不晕的一侧, 使颈椎呈旋转 45deg; , 术者一手固定患者枕颌部,另一手用掌推法沿颈根部向肩峰部缓慢推移, 当至肩峰部时突然发力, 即可感到颈椎下颈段小关节的复位感, 并可听到咔、 咔的复位声。患者再将头转向对侧同法施术。该手法主要解决下颈段小关节紊乱。
第三步醒神开窍法 患者平卧位颈下垫薄枕, 术者采用指点法, 点揉睛明、 攒竹、 丝竹空、 率谷、 百会、 四神聪等穴, 并开四关 ( 双合谷, 太冲) , 合并耳鸣的点耳门、 听宫、 听会等。 以达到醒神开窍, 聪耳明目的功效。
整套手法大约 15min, 术毕患者即感头清眼亮, 轻松舒畅。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同时指导所有患者配合颈椎功能锻炼。
1.3.2中药热敷方法
每日 1 次, 20d 为 1 疗程。以中药颈敷散[2](制川乌、制草乌各 50g,红花、鸡血藤、葛根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