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电动车用户手册.pdf.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马电动车用户手册.pdf

中国古代的神判法 摘要:神判法作为一种在特定条件和社会心理基础上采行的裁决方式,通过对正义和秩序价值的衡量取舍,利用社会普遍心理和当事人个体心理达到了辨明真相或安民止争的目的。本文从考察神判法心理基础的角度入手,肯定了神判法作为特定社会条件下一种最终裁决方式的合理性。 关键词:神判法;社会心理基础;目的与价值;反作用 一、神判法及其适用条件 神判法乃是人类低级阶段所普遍采行的借助神力宣示证据或直接进行判决的社会强制性规范。就中国而言,神判法行于三代。夏以前有“触审”之传说,在商则占卜,在周则盟诅。三代以降,“神判法在中国的历史时期虽已绝迹,但是我们只是说在规定的法律程序上不见有神判法而已”。事实上,神判仍不时被司法官员作为侦查审判的手段之一。 神判法的概念偏重于手段,从而不同于以神权为法律提供合理性依据的神权法。从这个角度考察神判法适用的条件,颇为严格。如下: 第一,罪疑无解。适用神判法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言“野蛮之世有狱不能听,而质诸不可知之神”,而是必待罪疑无解,方以此为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如《论衡·是应篇》记载:“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使用神判的前提是“其罪疑者”;而《墨子·明鬼下》的记载更明确:“昔者齐庄君之臣,有所谓王里国、中里徼者,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齐君欲兼杀之,恐不辜;欲兼释之,恐失有罪。乃使二人共一羊,盟齐之神社这是借神灵之权威来保障判决之权威,以平息争心。有学者考证,廌。这正足以证明在原始社会图腾神判作为平息各氏族之间纠纷的司法权威作用。 二、神判法的社会心理基础 神判法是在真相不可为人力得而知的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在今天看来似乎荒诞不羁。但是“能够保证用在另一时代另一社会看来是古怪乃至荒谬的规则实现正义的,……是产生了这些规则,并且使它们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诸多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因此,考察神判法适用的社会和个体的心理基础成为必要。 (一)社会心理基础 1.鬼神观念的遗存 人类社会早期,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普遍有着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每一个原始社会的公理中都毫无例外的存在着神和超自然的权力,他们都把人的智慧归因于神灵的存在,并相信神灵会对人们的特殊行为以赞成或不赞成作为回报”。在中国,夏人“致孝于鬼神”;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至于后世,虽然重鬼神的观念有所削弱,但是依然在社会心理中有着浓重的遗存,既使得当事人采取慎重严肃的态度参与神判,而人们又对神判之结果确信不疑。这种观念的遗存,成为神判法得以成为具有公信力的裁判手段的心理基础。如果不能理解此点,便无法理解神判法存在的合理性。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对无神论者来说,神判因而是理性的,但是是错误的”。 2.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初民们有着“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反映在疑案上,则为:任何案件原被告双方,必有一方有罪;而既然有罪,则必须使之伏法。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之下,“司法作为纠纷解决的终极手段必须就……种种争执作出结论,而不能悬而不决,人们不可能容忍这些重点争议的不确定性”。我们看王里国中里徼欲兼杀之,恐不辜;欲兼释之,恐失有罪神判法对“排中律”的这种运用,满足了二元思维模式下人们对于裁决的要求。 (二)个体心理基础 个体的心理基础,主要体现在犯罪者的知罪畏罪心理和双方当事人心理活动之外化。 犯罪者自知其罪,则会有两种表现。一来,会努力掩饰罪行,而这种掩饰对高明的裁判者而言正是可资利用进而发见真相的蛛丝马迹,如后面将提及的摸钟辨盗案;二来,与前面所言敬畏鬼神的心理相结合,则会或因虔信而自招罪状,或外化为各种生理表现。如光绪《武冈州志》卷五十三《峒蛮志》记载的瑶人吃血判:“(犯罪者)其入庙则膝行,股栗莫敢仰视,抱歉者则逡巡不敢饮。”这样的表现,很容易令人推测出事实的真相。 至于未犯者,则因至信己之清白而毫无顾忌,所以自然会流于形色。《粤西不同记》记述:“蛮僚有事,争辩不明,则……谓理直者探入鼎中,其手无恙。愚人不胜愤激,信以为然,往往焦溃其肤,莫能白其意者。”此处虽言无辜者受殃,但我们假设神判法所创造的这种得以显露当事人真实心理的条件倘与“五声听狱讼”相结合,将更易探明真相。这个假设并非毫无依据。事实上,西周时候神判法的一个遗迹是诉讼程序中有“盟诅”这一环节。而此环节也当在“五声听狱讼”的观察范围之内。沿波讨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神判法早期,裁判者也有可能辅之以理性的观察。 三、神判法对社会心理的利用 一定的规范必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规范始可不仅仅依赖强制而发生其作用力。欲明神判法对上述心理基础之利用原理,则必先明其目的与价值取舍。 (一)神判法的目的与价值取舍 1.辨明真相与正义价值 辨明真相为一切审讯的目的所在,更是一切判决的必要前提。既然神判法的适用前提之一乃是罪疑无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