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岛农大-关于课程建设目的与视野的思考
关于课程建设目的和课程建设视野的思考 青岛农业大学 杨同毅 2014年7月14日 一、引 言 课程建设是重要的 —— 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真理性”认识。 因为 “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因此课程建设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 (潘懋元) 一切高等教育改革理念、思想都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之中,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实现;不落实到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一切高等教育理念、思想都将是空谈。 一、引 言 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与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发展过程看,国家、省级政府所推动和倡导的教育教学改革,到学校层面,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的改革上。 —— 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修订和精品课程是最明显的成果。课程建设似乎普遍重视。 一、引言 然而,在学校实际中,课程建设又往往是最不容易操作、总是抓不实、最难见到成效的改革活动。 那些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课堂效果不佳、学生积极性不高、能力培养乏力等等。 —— 什么原因?怎么解决?基于实践的思考 二、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或难题 1.谁是课程建设主体? 传统:“教师” 是完成课程建设的唯一主体。 (1)具有个体性劳动的特点。 (2)专业标准、社会需要、学生需求、学校意志、国家精神等,多元需求,怎样保证为教师所理解,并合理地反映到课程中。 (3)教师缺乏将理念和需求转化为课程内容的方法和能力 结果——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仍是“过去的模样”。 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还是专业设计人员?国外已经出现了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课程设计人员。 二、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或难题 2. 静态的课程or执行的课程——建设什么样的课程 存在于文稿、网站等有形媒介上的课程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教师执行的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呈现,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 由静态到动态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场所、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受到同行普遍认可的教师却不受学生的欢迎;静态的高质量课程,也不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保持二者的一致性?怎样评价课程建设的质量? 二、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或难题 3. 教师的课程or学生的课程——为谁建设课程 课程是教师的主体性构建,习惯于遵从学科知识逻辑,有利于教师的表达;教师还是教学计划的执行者,服从于教学计划的时间限定。 ——以教全、教完“预设”的知识为目标。 学生是课程的接受者,以引发兴趣、能学会、理解为目标。 目前,课程建构、课程实施以及考试、课程评价,多数都是基于教师的立场,而不是学生需求和成长的立场 二、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或难题 4.单门课程建设or课程体系建设——目的不同 单门课程可以只考虑知识逻辑的完整性,追求知识的自成体系。如精品课程——示范性 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专业目标”,追求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支持,维护课程体系的系统目标而牺牲课程自身的完整性。 但是,单门课程的建设也来源于体系中的课程,由同一教师或团队完成。 目的的不同有可能导致教师思想观念以及教学观的矛盾与冲突。整体教学改革压缩课时总是艰难的。 二、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或难题 5. MOOCS带来的冲击——新的变革力量 学校教育的边界被打破,课程成为独立的力量——似乎没有理由不承认高水平的课程学习结果; 专业教育的局限被打破,一组高水平的慕课能否替代具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一再强调“特色”教育及其课程建设,意义还有多大? 当学生获得足够多的慕课学分,且没有那么“专业”,我们是否还要坚守“专业教育”的特性,学校是否可以颁发没有专业的大学文凭? ——MOOCS不仅冲击着课程建设,也对未来大学教育的形态提出了挑战 三、关于课程建设的策略思考 1.要以更为明确的课程目的指导课程建设 不能用独立的课程建设取代专业体系的课程建设。 “要将作为示范性、参考性和学生自我学习资源的课程建设与作为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直接资源的课程建设区分开来。” 要有更加明确的课程建设政策和更加清晰的不同类别课程评价标准。 三、关于课程建设的策略思考 2.课程建设要转向学生的立场 要从现在的便于教师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