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发热
第一章 症状学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主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发 热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 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 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称为发热。 体温测量 部位:腋窝、口腔(舌下)、直肠 腋温-- 36~37℃ 口温--36.3~37.2℃ 肛温--36.5~37.7℃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下午〉 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升高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二、发 生 机 制 1、致热源性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2.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四、临 床 表 现 1. 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 高热 39.1~41 ℃ 超高热 41 ℃以上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1.稽留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 体温常在39?以上 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 脓性炎症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