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八年级个人整理声音的传播教案习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时目标
1.复习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
知识点回顾
声音的产生
观察,音响上的米粒的运动状态(回家做)、直尺的振动、纸张的振动
物理现象
自己的发现
用手按住自己后头两侧后说话
喉头处声带振动
敲击的鼓
打开水龙头,水流哗哗
吹响的笛子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产生的,震动停止发生停止。
生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 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 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
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 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而发声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
声音的传播(重、难点)
⒈声介质
蝉鸣 水中的鱼被说话声吓跑
耳朵津贴桌子,敲击桌子 太空中的宇航员,靠无线电交谈
上述表明:固体、液体和气体均能传播声音,而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其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⒉声音传播规律
⑴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一石激起千层浪(振动产生)(水波向四周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
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前传播,通过一段距离需要时间的积累
声音也是以播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传播需要时间
⑵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①思考:自己听自己说话与自己录音进行对比;两次的声音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呢?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它们的关系是:
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压强有关。15o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③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
物质名称
空气
水
钢铁
传播速度v/(m/s)
340
1500
5200
⑶传播过程
介质的振动带动周围介质的振动。发声体产生的振动由近及远传播就形成声波。
知识点四:回声(重点)
⒈思考:
事件
现象
在楼道内讲话
声音格外大
在山谷大喊
声音久久回荡
在旷野说话
声音显得小
夏天打雷
雷声轰轰不断
⒉概念: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声波返回的现象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可将它们分开
⒊应用
主要:测距(发出声开始计时,收到回声停止计时,算出的路程是往返路程是距离的2倍)。
测海底深度、鱼群位置等
动手做:
两张桌子紧紧的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巧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将桌子拉开一条小缝再试一次。比较两次的结果。
经典例题
1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
2?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场景.
?
?
3.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
吗?
?
4.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根据飞行时发出超声波的回声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深度,这些都说明回声的存在和它的利用价值,通过日常经验我们也知道,人们面对高墙喊话,往往能听到回声,可是,小红和小明同学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在我们的教室中说话时,却听不到回声,但听到的声音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
?
他们猜想,这是不是与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远近有关呢?
?
于是,他们上网查询资料,查到了如下结果: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近,不到0.1s,回声和原声就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我们已经知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请根据以上结论估算一下,如果我们要建一个足够大的大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doc
- 【2014合肥二模】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doc
-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一.doc
- 【2013临沂市一模】2013年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基本能力含答案.doc
-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实用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二.doc
-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第11天.doc
-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一.doc
-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语言表达和运用第二章高频考点四.doc
-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语言表达和运用第二章高频考点三.doc
- 【地理】人教版选修3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