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休克课件PPT
第七节 休克(Shock);概述
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发病机制
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与器官功能变化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731年 首次使用“休克”概念
1867年 发表第一本有关专著
1895年 描述休克的症状
20世纪初 休克关键是血压下降
20世纪60年代 微循环学说
20世纪80年代 休克的细胞机制 ;休克病人临床症状经典描述;典型病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6×109/L,中性粒细胞(N):92%。 痰培养、血培养提示革兰阴性 (G-) 杆菌感染。血小板:40×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4.1s(对照 34.3s),凝血酶原时间(PT): 17.8s(对照 11.7s),凝血酶时间(TT):37.4s(对照 16.5s),纤维蛋白原(Fg):1.6g/L(正常 1.8?4.5g/L),D-二聚体大于1.0mg/L(对照小于 0.5mg/L),3P试验(++)。
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菌素控制感染,低分子右旋糖苷及葡萄糖盐水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54-2、复方丹参)静脉滴注,肝素静脉注射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面色转红润,尿量增多,未见新的出血点。双肺啰音逐渐减少,全身出血点逐渐消退。15天后病愈出院。; 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是引起休克的常见病因。本病例是严重感染所致,其依据:①有肺部感染症状:咳黄色脓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侧中下肺闻及湿性罗音;②血常规检查提示细菌感染:WBC:16×109/L,N:92%;③已发展为败血症: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阳性。;;
;
;Ⅰ期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组成;神经调节:交感神经,α受体
体液调节:
全身性体液因素:收缩血管,浓度变化小,CA,II,TXA2
局部性体液因素:舒张血管为主,浓度变化大,组胺,激肽,腺苷,乳酸,内啡呔,TNF,NO
;微循环的功能调节;微循环内不同血管对同一因素反应不同
儿茶酚胺 酸中毒
前闸门 敏感 耐受差
后闸门 不敏感 耐受好;1.缺血性缺氧期;(1) 微循环缺血的产生机制;其它体液因子的作用:;2.自身输血 ;(3) 缺血性缺氧期临床表现;2.淤血性缺氧期;(1). 微循环淤血的机制;(2). 淤血期微循环变化的后果失代偿;(3). 淤血性缺氧期临床表现;本病例出现的主要病理过程:感染性休克
诊断依据:①有引起感染性休克病因:患者有肺部感染,并发展为败血症(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阳性)。②临床表现符合休克的特征:神志欠清楚,嗜睡,血压下降( 70/50 mmHg),脉搏细速(脉搏每分钟102次),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尿量减少等。;3.微循环衰竭期;(1).微循环衰竭的发生机制;(2).微循环衰竭临床表现;微循环衰竭期—4;本病例出现的主要病理过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依据:①有败血症和休克的病史。②有符合DIC的临床表现:全身有散在出血点及瘀斑。③实验室检查符合DIC的特征:APTT 64.1s(对照 34.3s),PT 17.8s(对照 11.7s), TT 37.4s(对照 16.5s),Fg 1.6g/L(正常 1.8~4.5g/L),D-二聚体大于1.0mg/L(对照小于 0.5mg/L),3P试验(++)。;
;
;典型病例;20天内病人完全无尿,持续使用腹膜透析。因透析而继发腹膜炎,右下肢残余部分发生坏死。21天,发生胃肠道出血,血小板计数为50×109/ L,血浆纤维蛋白原1.2g /L,凝血时间显著延长,FDP阳性。BUN17.9 mmol/L,血清肌酐389μmol/L,血K+为6.7mmol/L,pH=7.19,PaCO2=30mmHg,[HCO3-]=10.5 mmol/L。尿中有蛋白和颗粒、细胞管型。经多方治疗,但病人一直少尿或无尿,于入院36天死亡。
讨论题
1。该病例中存在哪些病理过程?讨论其发生原因和机制
2。采取各种治疗的病例生理基础是什么。;细胞膜的变化;细胞膜是最早的受损部位;线粒体是有氧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的发生部位;1. 溶酶体肿胀,有空泡形成,溶酶体酶释放,引起细胞自溶.; 细胞损伤的机制;;(二)肾功能的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_休克肾(Shock kidney)
休克初期-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zhouqi.docx VIP
- 国开2021《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1-5题目汇总.doc VIP
- 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docx
- 2021需氧菌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pptx VIP
- 小红书2025好势发生营销IP新版图通案.pdf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ppt VIP
- 国开2021《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1-5题目汇总.docx VIP
- 2023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词汇及常用表达法(课本同步).pdf VIP
- 日立电梯HGE乘客电梯调试指导手册.pdf
- 风电场运维安全管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