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的历史和现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部分 伊朗简介 第二部分 伊朗核问题历史和现状 第三部分 美国对伊态度 第四部分 国际社会的立场 第五部分 中国的立场 原子弹爆炸瞬间 伊朗简介 伊朗地图 1.国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35年以前称波斯) 2.国旗:伊朗国旗呈长方形,自上而下由绿、伊朗国旗白、红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白色横条正中,镶嵌着红色的伊朗国徽图案。白色与绿色、红色交接处,分别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伟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这是为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伊斯兰教太阳历为11月22日。国旗上的绿色代表农业,象征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征神圣与纯洁;红色表示伊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国徽:由四弯新月、一把宝剑和一本古兰经组成。新月象征宗教——伊斯兰教;古兰经位于顶端,象征伊斯兰教高于一切,是共和国行为准则的依据;宝剑象征坚定与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斩“恶魔”。把这个国徽拆开就是阿拉伯文的“安拉”,整个图案呈圆形,象征地球,表示“安拉”的思想遍布全球。 4.国家政体 : 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  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领袖是伊朗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是伊朗政教合一的象征。总统是继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伊朗穆斯林集会 清真寺,准备来祈祷的德黑兰一所大学的学生餐 精神领袖: 伊朗最高领袖: 阿亚图拉赛德·阿里·哈梅内伊 开斋节第一天,伊朗妇女在清真寺广场祈祷 伊朗总统: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5、简史: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7—18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18世纪末,土库曼人恺加部落建立了恺加王朝。19世纪初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35年3月21日,改国名为伊朗。 1978年4月1日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81年10月哈梅内伊就任总统,伊宗教领袖霍梅尼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兰体系。霍梅尼去世后,专家会议于第二天推举总统哈梅内伊为新领袖。 伊朗矿产资源 伊朗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伊朗位于金、铜、锌和铁矿带上,目前已探明的各类矿产品有70余种,其中至少有10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占全球第一位。 伊朗为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国,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截至 2006年底,伊朗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87.55亿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 28.13万亿立方米。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 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中东波斯湾沿岸 石油储量  中东被誉为“世界油库”。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20.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 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7.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伊朗核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美国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此后,为使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2003年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共同在维也纳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3年12月,在代表欧盟的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方面多次出现反复。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存有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2005年12月,俄罗斯提出伊俄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