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概说及示意图PPT
阳明病发病示意图 外邪 太阳病 少阳病 阳 明 病 (误治、失治、自传) (素体胃阳亢盛) (误治) 邪盛直犯 三阴病 (阳复太过,脏病还腑) 阳明病本证 热证 上焦——热扰胸膈——栀子豉汤证 中焦——胃热 津伤——白虎汤证 津气两伤——白虎加人参汤证 下焦——阴虚水热互结——猪苓汤证 实证 燥实——调胃承气汤证 痞满——小承气汤证 痞满燥实——大承气汤证 胃热脾阴不足——麻子仁丸证 肠燥津亏——润导法证 阳明病兼变证 发 黄 证 湿热发黄 湿热并重——茵陈蒿汤证 热重于湿——栀子柏皮汤证 湿热兼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寒湿发黄证——于寒湿中求之 血热证——随证治之(如抵当汤)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 说 一、少阳之生理: (一)少阳之气是胆和三焦功能的概括 胆主疏泄,助胃消化 三焦 主持诸气 决渎水道 少阳功能有三 疏泄胃肠 转枢气液 通调水道 (二)少阳三焦与胃和肾的关系: 1、三焦的气化来源于命门; 2、三焦的气化和胃气相互依存。 (三)少阳与厥阴关系及循行位置: 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其经络行人身之侧 二、少阳之病理: 少阳病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所引起的病变。 (一)成因: 1、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转属; 2、自然传变; 3、风寒直犯; 4、脏病还腑 (二)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 病位:半表半里 病性:热证 三、少阳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1、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主脉:弦。 (二)辅助依据是经络症状:耳聋、目赤、颈项强 (三)兼夹证: 少阳位处半表半里,或兼阳明、太阳、水饮 四、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 代表方:小柴胡汤 兼夹证:随证加减 五、注意事项: 原则上禁汗、吐、下、温针 少阳病发病示意图: 太阳病 厥阴病 邪盛直犯 少 阳 病 (失治误治转属) 自传(与素质有关) (脏病还腑) 兼太阳 兼阳明 传三阴 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黄芩汤加柴胡 少阳病兼变证: 兼太阳——柴胡桂枝汤 兼阳明——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 兼水饮——柴胡桂枝干姜汤 兼邪漫三焦,虚实互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兼太阴——先补后和,与小建中汤 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 说 一、太阴之生理: (一)太阴之气是脾主运化功能的概括。 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 (二)足太阴脾经的经络深布于腹内。 (三)太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脾与胃: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2、脾之运化赖肾阳的温煦。 二、太阴之病理: (一)太阴病是因脾运失常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机:脾阳受损,运化失职,寒湿内停。 (三)性质:脾虚寒湿证。 (四)病位:在脾。 (五)成因 : 误治转属、自然传变、邪盛直中。 三、太阴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主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主脉:缓。 (二)经络的症状为辅助依据: 因太阴经络深布腹内,故腹满也是经络症状。 (三)病情转化: 1、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转化 2、若脾阳损及肾阳,则有病转少阴之机 3、脾阳恢复有三种情况: 阳复适当,其病向愈; 阳复太过,化燥成实,转属阳明; 阳复太过,邪热与体内停湿相搏而为湿热发黄 四、太阴病治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五、代表方;理中汤(四逆辈) 六、太阴病治禁:禁吐下、慎用苦寒药。 《伤寒论》概要 有关《伤寒论》基本概念: 作者:张机,字仲景(150-219年),荆州 南阳郡人 启蒙老师:张伯祖. 《伤寒论》成书于200-205年. 成书的时代背景: 1. 荆州的社会背景——局部繁荣发展 2. 当时医药发展水平——医学理论、临床、方药相当成熟。 3. 当时疫病流行 4. 立志医学——具有创新精神、求实态度 沿革: 《伤寒杂病论》 (汉.张仲景著,成书200-205年) 《伤寒论》 (晋.王叔和收集整理,265-316年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北宋林亿等校正刊行,1057年) 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病: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 所表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即是外感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证候群。 六经辨证:是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