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 杨晓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 杨晓丽
杨晓丽(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医院儿科 内蒙古赤峰 024076)
【摘要】目的 讨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方法,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通过对50例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的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果 5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3例由于胎龄过小而死亡,其余4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临床护理观察,我们及时的进行抢救和复苏,并在复苏后给予正确的护理和治疗,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复苏后 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 循环障碍。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多脏器损伤,尤其以肾、脑、心肺、为主。因此,及时准确地抢救复苏及复苏后正确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窒息新生儿50例。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39例,重度窒息11例。足月儿33例,早产儿17例。男27例,女23例。均由我院产房或手术室复苏抢救后转入我科,临床治愈47例,死亡3例。
2 复苏方法
2.1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将新生儿放在温暖的地方,擦干羊水 血迹,使其处于仰卧位,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轻轻后伸,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用吸痰管或负压球吸出口鼻内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粘稠羊水或胎粪堵塞时,在喉镜直视下用导管吸出,声门口用棉签卷出。必要时协助医生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
2.2 建立呼吸:给予触觉刺激(拍足底或背部),刺激新生儿呼吸,必要时正压人工呼吸,可用面罩气囊或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2.3 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给予100%浓度氧加压呼吸15~30秒后,心率每分钟少于60次或每分钟60~80次且无上升趋势,应先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2.4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药物:给予胸外按压后心脏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可遵医嘱给予静脉或气管内注入1:10 000肾上腺素。根据病情遵医嘱扩容 纠正酸中毒 低血糖 低血压等
2.5 评价: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的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操作,评价以阿氏评分为标准。
3 复苏后的护理
3.1保暖: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复苏后循环功能不良,体温往往低于正常,易出现硬肿症等并发症。所以要求新生儿一娩出即置于预热的保温区内,病情稳定后应入暖箱继续保暖,并根据出生体重及日龄调整暖箱温度。专家认为新生儿体温36.0~37.0℃为最佳体温。因为此体温段的新生儿耗氧量最低,代谢率最少,热量丢失最少,对各种疾病抵抗能力最强,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病危险性。此外治疗护理尽可能集中操作,以减少开关箱门次数。
无条件者可用热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烫伤。
3.2 合理用氧: 一般可持续给氧3~6h,氧浓度为30%~40%,适当控制氧流量,最好把氧湿化后再吸入,或至新生儿恢复正常呼吸面色转红后30min停止给氧。轻度窒息可直接用氧气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重度窒息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一般面罩吸氧4~5L/min或鼻导管给氧0.5~1L/min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浓度,有条件者可测氧压。因为给氧浓度不够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并可导致脑损伤,给氧浓度过高会发生氧中毒,引起眼及肺部损害等。对于行气管插管的患儿,要等到自主呼吸出现,心率达100次/min以上,面色转红后方可酌情拔管。
3.3 加强监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