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拔罐、推拿、耳针PPT.ppt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拔罐、推拿、耳针PPT.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拔罐、推拿、耳针PPT

武清中医院康复科 陈祥芳;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4.简便取穴法。 例如: 两手虎口交叉——列缺 垂手中指端——风市;普通针刺-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 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 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针柄,将针刺入深层 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 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两指中间刺入。;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 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针刺的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直刺(90度) 斜刺(45度) 平刺(15度) 2、针刺的深浅度: 察形气、观年龄、辨病情、部位酌定其深浅度。;六、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2、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挟持针柄,施以前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旋转的动作。;得气 ;二、影响得气的因素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的变化以及医者取穴准否和操作手法。若针刺不得气则应采用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或温针,或加灸等法促其得气。;八、毫针的补泻方法 (一)单式补泻;名称;(三)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九、留针与出针 ;十、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处理 停止针刺 出针 扶持患者平卧床上: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二)、滞针 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 ;三、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处理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 ;四、断针 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 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 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针刺的注意事项 ;人体病理状态 1、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2、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3、小腹部的腧穴治疗前要先排尿 重要脏腑组织器官所处的腧穴,针刺不宜太深 针刺胸、背、腋、胁、缺盆部腧穴,不宜直刺过深;; 艾灸法; (2)艾炷制作方法: ① 手工制作法: ② 艾炷器制作法: 2 艾条 (1)纯艾条: (2)药艾条: 常用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 二 艾炷灸法 (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的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