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中医外治养护PPT
中医养护理论基础
戴新瑞 粉色舞步的鱼儿
July 23, 2011
主题
中医基础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指导
中医简便养护疗法演示
中医基础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指导
中医基本概念简述
小儿食指络脉诊断(3岁以下)
望诊
中医简便养护疗法演示
一切方法的使用建立在正确的判断的基础上,明确不同手法的作用,明寒热虚实才能正确进行补泻,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捏脊
艾灸
热敷
拔罐
刮痧
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
五行
表里,虚实,寒热,阴阳
五脏
五 行
肝-青色-木 木生火
心-赤色-火 火生土
脾-黄色-土 土生金
肺-白色-金 金生水
肾-黑色-水 水生木
阴 阳
概念: 中医学层面的阴阳, 特指人体内密切相关的相互对应的两类(种)物质及其机能的属性。
阳(又称为阳气),是对具有温煦、兴奋、推动、气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的概括。
阴(又称为阴气),是对具有滋养,润泽,抑制,凝聚等作用的物质及其属性的概括。
阴盛为实寒, 阳虚为虚寒,
阴虚为虚热, 阳盛为实热。
表里
表里:辨别疾病病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主要用于外感病。
表: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
里:脏腑,气血阴阳,骨髓在内属里。
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小儿7个实热证:面腮红,大便秘,小便黄,渴不止,上气急,足心热,眼红赤。忌用温补。
小儿7个虚寒证:面白光 白,粪青白,肚虚胀,眼珠青,吐泻无热,足胫冷,睡露睛。忌用寒凉。
虚实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治则: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五行相生相克)
虚指正气不足。
实指邪气盛实。
通过虚实辩证,可以掌握邪正盛衰的情况,为扶正祛邪提供依据。
小儿食指络脉的诊断
3岁以内小儿指纹诊断:
1,位置: 食指:分为风关,气关,命关三关。
a, 纹现风关, 为病邪初入, 证轻微,体未困,治之易。
b, 纹现气关, 邪气盛, 病已重, 宜速治。
c, 若三关通度,纹出命关,则邪气弥漫,充塞经络,为至重病候。
2,取法: 从命关-气关-风关推。顺序不可逆。
根据食指络脉形色来判断表里寒热虚实
1,色泽 正常络脉红黄隐隐而不显露。
病理:
a, 鲜红为外感风寒,淡红为虚寒;
b, 紫红为热证,淡紫为虚热;
C, 青色主痛和惊;
d, 紫黑为血络郁闭;
e, 淡黄为虚风。
2,形态 看络脉的浅深粗细以及粗直变化。
a, 浮而浅:病在表,
b, 沉隐不显:病在里,
C, 细而色浅淡:多属虚证,
d, 粗而色浓滞:多属实证
望诊
一, 肝-青色 心-赤色 脾-黄色 肺-白色 肾-黑色
五色主病:
1,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淤血。气血不通,经脉淤阻。
2,赤色-主热证 血液充盈于脉络。
3,黄色-主虚证,湿证。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或脾湿。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气血不荣,脉络空虚。
5, 黑色-主肾虚,寒证,淤血和水饮。 阳虚寒盛,气血凝滞或水液停留。
二,色泽是最重要的-----------明润含蓄
面有光泽---正气尚充足,病情轻。
面无光泽说明正气已伤,多是久病或者重病。
泽是皮肤的荣润程度,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泽属气,属阳,对判断疾病的程度,预后有重要意义。
望五脏之窍
1,心 舌为心之苗。
红紫--心热;
淡白—虚。
2,脾 唇为脾之窍
红紫—热
淡白—虚
口右扯—肝风
口左扯—脾之痰 (脾为生痰之源。)
3,肺 鼻孔为肺之窍 (肺为储痰之器。)
干燥—热
流清涕—寒
4,肾 耳与齿为肾之窍
耳鸣—气不和
耳流脓—肾热
5,肝 目为肝之窍
舌诊
舌诊的原理:
1,舌与脏腑密切相关。与心,脾胃和肾关系最密切。舌苔是胃气上蒸而成,所以舌象可以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状况。
2,舌与精气血津液关系密切。气血盛衰变化与运行情况多能反映于舌。舌体的润燥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