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四病PPT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病因 ①日光照射不足 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 ③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影响钙的吸收 ④生长过快,对维生素D需要量增多 ⑤疾病影响。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吸收钙磷减少,血钙水平降低。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从而加速旧骨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以维持血钙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因甲状旁腺(PTH)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而使尿磷排除增加,导致血磷降低、钙磷乘积降低,正常>40,最终骨样组织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局部骨样组织堆积,碱性磷酸酶增多,从而形成骨骼病变和一系列佝偻病的症状、体征以及血液生化改变。 (三)临床表现 1. 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骨髓改变轻。 2. 激期:除有上诉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有下面改变。(1)骨骼改变加重,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宽大或迟闭,出牙延迟、牙釉质发育不良,鸡胸或漏斗胸,肋骨串珠,“手镯”、“足镯”、“O”形或“X”形腿,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2)肌肉关节松弛。(3)神经系统发育迟缓。(4)免疫功能减退。(5)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摄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骨干弯曲,骨质疏松,有时可见骨折。 3. 恢复期:上述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浓度及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部分患儿X线检查骨骼异常。 4. 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症状消失,骨骼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骨骼畸形。 (四)防治要点 1. 合理喂养,常晒太阳,增加户外活动,给予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接受维生素D治疗。 2.骨骼畸形后遗症者可采用主动或被动方法矫正。严重畸形者可考虑手术矫形。 3. 婴儿生后多晒太阳,及时添加辅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应用维生素D制剂。 (五)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问题 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户外活动过少、日光照射不足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关。 2. 潜在并发症:骨骼畸形、药物副作用。 3.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 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佝偻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表四:几种常用混合液组成 混合溶液 生理盐水 5%~10%葡萄糖 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 张力 应用 1:1 1 1 -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2:1 2 - 1 等张 低渗性或重度脱水 2:3:1 2 3 1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4:3:2 4 3 2 2/3 中度、低渗性脱水 1:2 1 2 - 1/3 高渗性脱水 1:4 1 4 - 1/5 生理需要 (2)补液原则: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方面。 1)补充累计损失量 ①定输液量(定量):补液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而定。原则上婴幼儿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实际应用时先按上述量的2/3给予,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应酌减1/4~1/3。 ②定输液种类(定性):一般情况下是低渗脱水补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1/2张~2/3张含钠液,高渗脱水补1/3~1/4张含钠液。如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③定输液速度(定速):补液的速度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累计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滴速为每小时8~10ml/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2)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实际用量应去除口服部分,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小时内输入。滴速约为5ml/kg/h。 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要对以上三部分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对补液量的计算为以上三部分合计,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并根据治疗效果,随时进行调整。 3、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2)肠道微生态疗法。 (3)肠粘膜保护剂的应用。 护理问题: 1、腹泻 与喂养不当,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2、体液不足 与腹泻、呕吐导致体液丢失过度和摄入不足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呕吐、腹泻丢失营养过多及摄入减少有关 5、体温过高 与肠道感染有关 6、潜在并发症:电解质及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