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除湿器微通道形状对除湿性能的影响.pdf

转轮除湿器微通道形状对除湿性能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73438 转轮除湿器微通道形状对 除湿性能的影响 蒋祚贤代彦军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 Tel:(021 摘要本文通过对除湿转轮微通道建立一维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对不同形状的微通道作 了基于数值计算的理论分析。在实验工况下,对比不同形状微通道的转轮包括除湿量, 单位时间除湿量等各个除湿性能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通道形状将提高转 轮各个性能指标10%左右。 关键词传热传质微通道除湿性能 O前言 转轮除湿空调的核心在于转轮除湿器,而除湿器性能除了受到固体吸湿材料的影响 外,转轮结构参数(通道大小、转轮厚度和再生角度)和运行参数(处理空气进口温湿 度、再生空气进口温湿度、处理空气流量、再生空气流量和转轮转速)对转轮的除湿性 能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就转轮除湿器的通道形状对除湿器传热传质性能的影 响进行深入分析。 1理论模型概述 1.1模型分析 转轮除湿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除湿和焓交换。经过对除湿转轮的理论优化和实验 验证,在~般情况下,主动除湿转轮的再生区角度应为除湿角度的三分之一,即90。; 被动除湿转轮的再生区角度应等于除湿角度,即180。Ⅲ。 图1.1转轮除湿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卜2微通道内的微元体和计算网格 作者简介:蒋祚贤(1984·),男,上海金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固体除湿系统研究 921 由于一个空气通道截面尺寸和干燥剂涂层厚度较小,在如图卜2所示的微元体如 内,可采用集总参数法分析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一维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数 值求解。为了便于分析计算,对除湿转轮中的复杂传热传质过程作一定的简化Ⅲ;所有 的空气通道结构和材料一样,干燥剂在基材料里分布均匀;忽略吸+’(脱)附现象对传热 和传质边界层厚度的影响;除湿区和再生区之间密封完好,无泄漏;转轮壳体是绝热的; 转轮匀速转动且转速足够低。可以用惯性系统进行处理;忽略空气和水分的动量变化, 既压力沿轴向不变化;忽略干燥剂沿周向、径向的热传导和质扩散;干空气与水蒸气 的物性均为常数。 为了分析各种不同形状微通道对于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采取固定微通流面积,即 各种形状微通道的通流面积相同,以此来排除基材料上千燥剂质量的不同对于最终计算 结果的影响。普遍采用的转轮实际模型如图卜3,故取微通流面积均为25耐,考察包括 已经实际应用的两种不同长宽比的正弦曲线型,正六边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共五种 微通道。其中,目前采用正弦曲线型的长宽比为1,实验计算将验证长宽比为0.5的正 弦曲线型,以及长宽比均为1的正六边形,正方形,还有正三角形,具体如图卜4。 I|. I 』|‘:∥慕。I l 。 I I,I溺鬻_|:I i b 图卜3。目前采用除湿转轮微通道实物图 ~ /\/\ 万《 /o\ ∥ 一 卜。。b。=} b 卜 b l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