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股东分红的影响-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十一章 一个研究成果:“基于内部人控制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收入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披露了沪深两市公司高管最高年薪排行情况。从总体平均值上看,2004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在持续3年的高涨之后已突破20万元人民币大关,达到23.6万元,比去年的19.9万元增加近4万元,比2002年15.74万元增长近8万元。其中,2004年科龙电器公司高管最高年薪达450万,而有的公司高管年薪只有1—2万元。高管薪酬由什么决定?受什么因素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是否合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二、理论分析 1、高管薪酬收入决定及其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收入,由基本工资、各项奖金、各种补贴、福利构成,少数公司实施了长期激励计划,但不含在职消费。由经济学理论知道,各种要素的收入由要素的价值决定,随要素的消耗获得补偿,在市场经济中,要素的价值由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如资金由利息决定;土地由地租决定;劳动由劳动力价值创造决定(即工资),而工资是由劳动边际生产力决定;高管薪酬,即企业家才能价值由公司绩效(利润)决定,不仅如此,我们认为还应加上公司市场价值决定,这是企业家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决定的。 三、实证分析 中外学者实证分析报酬与业绩的关系,得出了两种相反的结论。国外学者Jensen和Murphy(1990), Gregg Machin和Szymamski(1993),Main(1992),Con和Leech(1994),我国学者李增泉(1999) ,都分别对企业家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的结论都证明了报酬对业绩的关联性非常小。Hall和Liebman(1998)利用美国上百家公众持股的最大商业公司1980-1994年数据,对这些公司的企业家报酬与其相应的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企业家报酬与企业业绩强相关的结论。 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 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与业绩之间存在弱相关性;高管薪酬由业绩决定,并受公司市场价值、在职消费、相对薪酬、股权集中度、企业性质及地区因素影响;从控制权看受大股东性质影响,国有控股公司受国家薪资政策管制;从代理权看,受内部人控制影响,并对债权人和股东利益构成一定程度损害。 四、政策建议 1、国资委在考核国有控股公司时,主要标准是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指标。我们认为指标不够完善,因为国资委除了履行出资人权力外,还有政府组织的职责和目标,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权利,维护公平、公正、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因而把总资产收益率,分红率、偿债率、公司市场价值作为考核指标才全面。 2、对高管的任职资格和程序的披露。目前只对高管的履历披露是不够的,应该在年度报告公司治理栏中,披露高管的选聘、任免的依据和程序。让社会能够了解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分配状况。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 西南科技大学 * 万福,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公司治理、投资与管理。e-mail:mywanfu@163.com 联系电话:0816-8062915 但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不同,前者具有隐藏性和与人不可分割性,即不易发现和度量。尤其在经理人市场不发育的中国,经理人的价值更难发现和度量,经理的努力和决策是不能完全地被观察到的,在极大多数企业里,经理的努力和决策对公司的业绩贡献是不可能被精确地衡量出来的。因此,高管薪酬不得不依赖诸如公司利润或股票价格等作为代理标准来决定。同时,经理人员的收入要受公司控制权和内部工资平均水平的影响,也要受地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国有企业还要受国家政策管制的影响。 对高管薪酬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后,发现Bebchuk 和 Fried(2003)提出了决定高管薪酬契约的两种理论:“最优契约论”与“经理权力论”。最优契约论认为股东能够从自身利益出发设计出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薪酬契约,该理论适合解释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因为大股东的存在降低了经理人控制的可能性。经理控制权论则强调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经理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设计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薪酬契约,即经理薪酬契约的决定存在内生性,研究表明在股权分散的现代公司,董事会通常会被经理人所控制。 我们认为这两种理论是建立在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及产权关系清晰的西方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但是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国有经济占控股地位,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与经理人控制问题并存,特别是产权主体的缺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多重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干预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经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知识图谱在问答系统中的应用综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PDF
- 知识图谱在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图书情报知识-武汉大学.PDF
- 短信发布平台开发中国移动鸿山物联网体验中心正式落户鸿山-久赢.DOC
- 码头操作费THC收费标准调整公告-Safmarine.PDF
- 研究创新型试验项目计划-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
- 研究生毕业答辩流程及时间安排-gizadoorcom.PDF
- 研究生英语应用教程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BackNextUnitThree.PPT
-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PDF
- 硬性的-My数位学习.PPT
- 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三十年——以福建为例-中国社会学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