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业招商引资工作讲话提纲
招商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在市委组织部“招商引资人才专题培训班”上的发言提纲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 唐慎
(2008年6月11日)
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我从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的角度,就招商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商榷。
一.当前招商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有利条件
总体上讲,当前我市招商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宏观发展环境看,机遇及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向好。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不多,尽管今年我国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但中国经济“一支独秀”的局面不会因此而有多大改变,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至少目前没有看到衰退的迹象。未来也许会出现“二支并秀”、“几支齐秀”的局面,但无疑,中国经济还将继续“秀”下去。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必然带动重庆有一个良性的较快发展。
2.产业转移方兴未艾。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世界向亚洲转移,尤其往中国转移,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往西部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产业转移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定是有序、有利、有节的转移。不可能盲目转移。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
重庆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我市基础条件较好、配套能力较强的汽摩、装备、材料、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优势明显。
3.良好的政治发展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重庆建设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重庆未来发展勾画蓝图、导航定向,是重庆发展面临的最大历史机遇,也是我们取得更快更好发展的最大希望。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其行政体制的资源优势将在招商工作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这一作用突出表现在:具有政策的比较优势。在我市实现了国家西部政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和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政策的叠加。比如,工业企业、外贸企业、物流企业和建筑企业等,所得税率不分企业性质、规模、产业等,统一执行15%;新产品不仅减免增值税,对部分重点企业还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对部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返还个人所得税;政府对出口企业实行奖励,对企业融资进行担保,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给予贷款贴息,给予科技风险投资一定的补贴;对展销会上所涉及的税费实现减半征收,等等。我市不仅相对于西部、中部地区,甚至相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从微观发展环境看,机遇及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结构调整比较到位,优势产业配套能力强。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的结构调整及转型比较早也比较成功。这也正是我市工业继2000年以后有一个长足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工业的产业结构、企业的产权结构及产品结构,都实现了适应新时期工业经济发展要求的调整优化。仅以产权结构为例,2000年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仅22%,到目前已超过50%。而且,今天的国有企业几乎都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新兴企业。
具有产业集聚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较强的配套能力。我市确定的工业经济五大支柱产业,前三大产业是我们既有的优势产业。即“汽车摩托车产业,以钢铁、铝材、玻纤为重点的冶金及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随着德国巴斯夫MDI项目的落户,中石油炼油项目在渝布局,重庆化工面临前所未有大好发展机遇。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新兴产业,2007年增长22.3%。到2012年,汽车摩托车产业销售产值将突破3000亿;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将突破2500亿;材料工业销售产值将突破2500亿;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销售产值将突破2000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
按照上述五大产业计算,预计到2012年,全市工业销售产值将达到1.5万亿,年均增长23%,是2007年的2.8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6.3%,是2007年的2.1倍。
2.企业综合运行成本相对较低。重庆产业发展的综合成本大约是东部地区的50%-60%。
生产资料成本:2010年前城市可供工业用地大概是65-80平方公里,比大多数东部和沿海城市高出70-90%以上,我市“一小时经济圈”工业用地价格5—32万元/亩,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低1/3到1/2。
城市工业用水价格3.35元/立方米(自备水厂价格2.60元/立方米),这个价格相当于北京的60%、天津的70%。
工业用电价格0.5元/度,这个价格相当于北京的74%、上海的73%、天津的67%、广州的65%、南京的59%、长春的71%。
工业用气价格1.24元/立方米,这个价格相当于北京的63%、上海和天津的59%、广州的43%、南京的62%、长春的69%。
劳动力成本:重庆拥有300万熟练的产业工人,社会平均劳动力成本为14357元/年.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