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之案例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之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學專題研究---期末作業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研究生黎季昊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德國的W.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心理實驗室,對於感覺開展了廣泛的大量的實驗研究。他雖然沒有直接研究教育心理學,但在他的門徒中卻有幾人為創立教育心理學作出了貢獻,如德國的E.梅伊曼﹑瑞士的E.克拉帕雷德﹑美國的G.S.霍爾﹑J.M.卡特爾等。特別是梅伊曼的《實驗教育學入門講義》(1907~1908)一書,幾乎囊括了今日教育心理學的全部課題。他認為一切教育都應根據兒童的發展階段來實施。待至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E.L.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後又擴充為《人類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工作﹑疲勞和個性差异》三大卷(1913~1914),1914年又簡編成為《教育心理學概論》,教育心理學便開始成為一門公認的獨立學科。 適應:包含「同化」與「順應」兩歷程平衡與失衡平衡→失衡→平衡的循環,漸漸長大基模 自主或羞愧、懷疑 開始發展或罪惡 勤奮或低劣 認同或認同混淆 親密或疏離 生產或停滯 自我統整或絕望 艾瑞克森的精神分析帶來了新的刺激及架構,成功的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帶往一個新的領域,指出了心理學人格的未來關心社會及文化對行為的影響,整合了心理學、社會學及人類學。,在面對不同狀況下,能做出「最好的決定」了解學生學習行為背後的原理原則,使成為有「效」教師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學之案例分析 第一節 案例背景說明 案主姓名:張◎◎(綽號:熊貓;因為又粗又壯,眼睛又大) 案主性別:男 案主年齡:十歲三個月 案主背景狀況簡述: 小四升小五,在五年級課業上嚴重落後。 學科上國語科,課文閱讀速度很慢,似乎不會拼讀,聽寫注音只能對一成,注音符號並不能完全認識,聽寫國字約能寫出一半,但有很多錯別字,即使抄寫,也會出錯,句子的組織能力差,無法順暢以文字敘事,但若用口語問答則較好些。五上兩次定期考查的國語分數為35和28分,是全班最後一名。數學科只會一位數加法,九九乘法完全沒有概念,考試時只能回答選擇題,五上兩次定期考查的數學分數為14和8分,也是全班最後一名。 一上施測CPM,百分等級20,屬中下,四上SPM,百分等級12,屬中下。 家中組織成員除有父母外,另有一位異卵雙胞胎弟弟在同年級但不同班。 父母為市場水果攤販,較少干涉雙胞胎兄弟的生活與學習。 母親較為寵愛孩子,不會責怪孩子。父親非常極度嚴厲,常因案主課業成績不佳,將案主吊起來毒打。 案主身材壯碩,已有165公分,70公斤,並且充滿暴戾之氣,為保護個性較為懦弱的雙胞胎弟弟,常與人打架。 案主習慣以拳頭解決問題,且個性倔強,不肯認輸。 案主在學校天不怕、地不怕,目中無師長,更是令同學見到就害怕的惡霸。 案主學習問題簡述: 案主語文程度經評估大約介於幼稚園大班與國小一年級之間,因此所有學科均嚴重落後同儕,且幾乎無法補救,學習程度差距,與日俱增。 案主對同儕具有攻擊傾向,同儕衝突不斷,且往往造成對方受傷。案主父親得時常到學校與對方家長做和解。在每次事件發生後隔日,案主均充滿憤怒全身傷痕累累到學校,原因是案主父親會將案主吊起來以藤條鞭打。 案主對師長均有敵意,認為學校師長均是對其父親的密告者,害案主被父親打。 由於案主對學習上已失去興趣,同儕關係又不好,更有仇視師長的心態,因此在課堂上常干擾同儕學習,也常對師長出言不遜,說粗話。 案主輔導紀錄摘錄: 案主的國語習作幾乎空白,上面有許多手繪超人圖案及電動玩具中的主角人物,正確率僅5%。 為確定案主語文程度,對案主施以注音符號測驗,發現案主注音符號仍須思考後才能唸出,並且對於拼音也有困難。另要求他仔細觀察正確的字,再仿寫,在50個字中仍有23個錯誤,唯一可以迅速完成的是自己的名字。 第二節 案例成因分析 案主在個人心態、家庭生活、學校學習、同儕相處、師長應對上均發生嚴重偏差行為,以下就這幾個面向,分析其成因。 個人心態:由於有一位個性較為懦弱的雙胞胎弟弟,基於哥哥保護弟弟的想法,再加上遠勝於同儕的體格,開始有霸凌行為產生。 家庭生活:母親寵愛,父親嚴格,不平衡的管教方式。再加上父親「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加諸於案主的不當體罰,更埋下案主諸事以拳頭暴力解決的行為模式。 學校學習:行為的偏差,早讓老師將案主予以隔離放棄。阻絕學習之途後,就算案主想要回復,但脫節太多,又加上資質中庸,早已宣判學習已到終點。 同儕相處:以暴制暴是案主家庭給予的暗示,父親的毒打似乎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加上案主體格壯碩,同儕對案主均敬而遠之。案主幾乎沒有朋友,也不可能交到朋友。 師長應對:每每學校出事,當是師長通知家長至校領回。通常領回的下場就是父親的一陣毒打,因此案主對於師長的認知,僅止於告密者、暴力的同路人,當然不可能對師長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