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善问催生精彩语文课堂论文
善问催生精彩语文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提高课堂有效性,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巧妙设疑灵活导问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激活 学生创新思维内驱力。设疑提问贵在巧妙,问前有备,发问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发问方式要灵活多样,把握恰切的火候适时激疑导问。这样,才能让学生思维碰撞出耀眼火花,让语文课堂迸溅起灵动因子。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激疑;善问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7-0085-01
巴普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程颐也曾说过:“学者先则须疑”。也就是说创造从问题开始,学问由怀疑发端,有所疑才有所发现,教学也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如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一半。”它明确的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要善于设疑,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探索、有创新,也才有进步。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对于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来说,精巧的设疑自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老框框,需要打破沉闷窒息的死气氛,需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需要调动学生探索的内驱力,这一切无不靠在阅读教学中巧疑善问来实现。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设疑导问才能让学生寻疑启思呢?下面的一些做法仅供抛砖引玉:
1.问前有备
语文课堂阅读设疑,课前务必做好准备,即做好预习。预习如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功”。做好语文预习,一方面能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节省课堂时间,为寻找疑问并讨论解答赢得充裕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学生掌握设问激疑所必不可少的背景知识,增强阅读设问的预测力、发现力,从而易于捕捉疑点。新县三中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预习这一环节做得十分扎实,也尝足了甜头。学校要求课课必预习,课可以缓上,但必须预习,预习充分,课堂教学轻松自在,师问生思与生疑师解双边互动才能活起来。
怎样做好预习呢?第一要浏览“单元提示”即课前提示,指导学生明确单元目标与本课重点难点的联系,找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第二要熟悉课下有关注释,同时粗读全文,疏通障碍,整体感知课文,把握重点、难点及关键点。只要在阅读前指导学生做好上述准备,那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就会凭借预习中初步掌握的知识背景很轻易进入激疑设问的状态,将自己的意识流注入到文中作者的思维流,与之同起伏、共运动,从而易于窥视文章的总体布局、写作方法及思路脉络走向。易于找到设问的突破口。可见,预习对设问激疑,往往事半功倍,学生能否有效预习是设问激疑能否成功的关键。
2.问要讲质
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合乎教学目标,能突出重点,切中难点,设疑不能只为问而问,搞形式只图课堂的表面热闹,或者只提一些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或者本身就带有暗示性的问题,学生完全不费力气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巧设疑问。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设疑要把握突破口,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地方入手:
2.1 重点、难点处。如老舍的《小麻雀》结尾部分应提出“小麻雀到底死了没有?”“小麻雀最后会明白点什么?”这样的疑问。
2.2 耐人寻味处。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末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含蓄蕴藉,针对此句设问就能问中要害。
2.3 文中画龙点睛处。如《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作用?
2.4 文章“铺路”架桥处。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叙述”长毛”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等。
3.问点要准
“准”,一是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切中重点,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合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设问或引导学生自己寻疑都应让学生“跳一跳”确实能摘到果子为准。三是要抓住课文知识的逻辑联系,所提问题应丝丝入扣,不蔓不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忌空、大、难,既不深也不浅,既不空泛,也不琐碎。如教学鲁迅《故乡》时,既不要简单的问“本文采用什么手法来写故乡的变化?”也不笼统的问:“有哪些变化?”而应分别就“故乡的景致”、“故乡的人”等方面恰当地设问。
4.发问要活
“活”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问题。既因文而问法异,也因人而问文异。把握设问的艺术性,做到问中有导,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统一,明问暗问相搭配。
特级教师钱梦龙教师在执教《愚公移山》时,他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一句,不是按通常“什么叫遗男?那样直问,而进行曲问:”“有个孩子也去帮助老愚公移山,他爸爸舍得让他去吗?”这样一问;问题拐了个弯,学生多动一下脑子,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具体设问的方法灵活多样,常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4.1 投石式:就是用提问如投“石子”,激发学生对一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2025商用车发动机气缸体铸件技术条件.docx VIP
- 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2025 .pdf
- 第二节病虫害预测预报教学教材.ppt VIP
- 电梯新检规施工自检报告-曳引客货-2024.doc
- 2025年高考英语(新高考Ⅱ卷)试卷评析及2026高考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与实验试题及参考答案精品.pdf VIP
- 苹果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策略.pptx
- 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关键技术研究课件.pdf VIP
- 局部解剖学(山东联盟)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