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家坪隧道进口H210 滑坡体研究及优化设计治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杜家坪隧道进口H210 滑坡体研究及优化设计治理
刘新峰(陕西省交通工程咨询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参建的延延高速(陕晋界)最高风险等级杜家坪隧道进口H210 滑坡体滑塌过程的描述、分析及优化设计治理,为类似工程施工技术提供参考借鉴经验。
关键词:滑坡;分析;优化;治理
一、工程概况杜家坪隧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杜坪村,为曲线型隧道。隧道全长952.4m,进口里程zk21+312.6,出口里程zk22+265,设计时速80km 双线隧道,开挖宽度12.7m,开挖高度10.1m,开挖面积137㎡。隧道穿越区为黄土梁峁工程地质区,山体近南北走向,隧道与山脊近于正交,垂直隧道轴向两侧低,中部高。隧道地面标高位介于1027.27-1146.57m 相对高差约119.3m,隧道线路地形复杂,坡面起伏较大,隧址区分布底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滑坡基层(Q31del)、风积黄土(Q32eol)、中更新统风积黄土(Q3eol)、冲洪积粉质粘土(Q2al+pl)、第三系粘土(N2j)、上三叠统瓦窑堡砂岩(T3w)。隧址区域发育有五组古滑坡体H56-1、H210、H56、H56-2、H56-3 等,滑坡体呈多向滑坡,方向主要沿各自山体坡脚自然走向。
二、H210 滑坡体概况H210 滑坡体平面形态呈圈椅状,滑体呈缓坡状,前缘较缓,基岩出露,主滑方向177deg;,滑向小森沟沟谷。滑坡体长208 米,宽359米。厚度约14.3~47 米,体积约100 万m?,属巨型滑坡,滑坡物质主要由黄土状土构成,属牵引式黄土滑坡,滑坡体两边均发育有冲沟,后壁较陡,坡体前缘较平缓,公路路基土石方未开挖前,该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
滑坡体的岩体结构,上部为Q3~Q2 黄土状滑体土:褐黄色,土质均匀、见针孔、虫孔及少量菌丝,含少量粉砂,偶见蜗牛贝壳,硬塑、揭露厚度3.2~47m。下部为少量棕红色土体,见擦痕及光滑镜面。挤压揉皱明显。滑床土,老黄土:褐黄色,土质较均,见针孔、虫孔及少量菌丝,含少量钙质结核,硬塑。粘土:褐红色,土质较均,含较多钙质结核、坚硬,且存在浅绿色膨润土夹层。基岩,强风化砂岩:灰黄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泥岩,主要矿物成分由长石、石英祖曾,节理、裂隙发育。其与粘土间存在油状物质滑层。
为构成滑床前部的主要地层。
三、H210 滑坡体滑塌过程原设计进口明洞长20 米,明暗交界里程ZK21+332.6,洞顶埋深24.3 米,仰坡开挖高度40.72 米,长度达75 米,左边坡开挖高度40.8米,明洞开挖量约为11 万方。
2013 年3 月17 日杜家坪隧道进口右线开始进洞施工,隧道右前方H210 滑坡体前缘路基土石方开挖底出现三趾马红土与黄土的结合面,此时H210 滑坡体相对稳定,结合面未发生滑移。 4 月6 日,隧道洞口H210 滑坡体前缘路基挖方基本完成,隧道右线掌子面掘进39米时,洞口左侧设计标高部位三趾马红土与黄土结合面出现滑移,隧道口初支出现水平及环向裂缝,山体仰坡面出现大小不等裂缝数十条,最远处裂缝距隧道口约110m,裂缝总长280 米,沿隧道纵向呈马蹄状。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决定在掌子面处回填砂袋,对掌子面及初支采用扇形钢架临时支撑,并加快二衬施工,确保二衬紧跟,对山顶滑坡体进行卸载。4 月6 日至8 日,隧道初支最大收敛77mm,滑层滑移210mm,山体开裂最大宽度120mm。滑移仍在继续发展,基于监控量测数据,为确保安全,隧道全面停止施工,施工人员机具撤离。4 月12 日,隧道口边仰坡出现的大面积裂缝,宽度长度在不断蔓延扩大。4 月14 日,隧道右线洞口滑塌,造成右线9 米二衬、39 米初支破坏,二衬台车被埋。
四、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1、定性评价滑坡险情出现后,设计单位及时对H210 进行了补充工程地质勘查,通过勘查采用人工地质调绘,查明了该滑坡体的滑坡成因:该滑坡所位于的陡峻黄土山坡,地层由披盖状分布的黄土、第三系红粘土地层和位于其下的侏罗系瓦窑堡组( T2w)强风化砂岩(夹泥岩)地层构成,由于分布于地表的第四系黄土孔隙发育、土质疏松,垂直节理较为发育,具有良好的受水构造、聚水条件,为地表水的深部下渗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位于其下的第三系粘土及三叠系砂泥岩结构致密,为相对隔水层,该滑坡体周边为发育短浅的小冲沟,降雨时,地下水部分被阻隔于上部岩土层中,侵湿黄土层,从而降低了黄土士层摩擦力和粘聚力,故在地形坡度较陡或存在临空面的前提下,引发上部黄土地层沿软弱面发生滑动。在未施工前,该滑坡体内地形较为破碎,但无新鲜拉裂缝。在公路施工及隧道开挖后,造成剪出口临空面大,约有40-50m 高差,对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对公路左侧的滑坡体减载不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