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级经典神级教材-速成小中医PPT
中医学;(一) 中医药的起源 ;先民实践,积累经验;(二)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专业医生;中华医学;1、《黄帝内经》 (分《素问》、《灵枢》两部) :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中医基础理论内容。
2、《难经》:解释《内经》的疑难问题,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如诊脉可“独取寸口”。;3、《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创立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以六经辩证治伤寒,以脏腑辩证治杂病。
4、《神农本草经》
奠定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如中药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
晋代:王叔和著《脉经》
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 “寒凉派”
张从正 --- “攻下派”
李 杲 --- “补土派 ”
朱震亨 --- “养阴派 ”;晋代: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
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
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
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 “三焦辨证”治温病
;
南北朝:陶弘景著《神农本草经集注》
唐代:李绩等编纂《新修本草》
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 方书之祖
晋代:葛洪《肘后方》
唐代:孙思邈《千金备急要方》、《千金翼方》
宋代:官方修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明清时期:吴昆 《医方考》 、汪昂《医方集解》和《汤头歌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精
气
学
说;精----又称精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阴阳五行;阴阳的最初涵义: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的一方属阳,背日的一方属阴。
阴阳的哲学涵义:
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一)阴阳对立
概括和说明同一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两个方面的属性。
阳 --- 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阴 ---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二)阴阳依存(阴阳互根)
说明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1、阴阳依存是确定事物阴阳属性的相互依据;
2、阴阳依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3、阴阳依存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三)阴阳消长
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形式。
1、此长彼消 ---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2、此消彼长 ---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四)阴阳转化
说明事物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
消长 ---“量变”
转化 ---“质变”;(一)说明组织结构
阳:上部、体表、背部、外侧、腑、气
阴:下部、体内、腹部、内侧、脏、血
(二)说明生理活动
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是阴阳之间既对立又依存,而且不断消长、转化的体现。;(三)说明病理变化
致病因素(邪)→人体(正)→邪正相争,阴阳失调→疾病;(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六)归纳药物的性能
药性 药味 作用趋向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阴 寒、凉 酸、苦、咸 沉、降;五行的基本概念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舒展升发。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明亮
土爰稼穑:受纳、承载、生化
金曰从革:肃杀、收敛、发声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闭藏;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4 Unit 1PPT.ppt
- 2013年春版七年级下册Module5shoppingunit2youcanbuyeverythingontheInternet课件PPT.ppt
- 2014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分数的简单计算PPT.ppt
- 2014.2消防安全主题班会PPT.ppt
- 2014不串味蒸锅产品培训教材PPT.pptx
- 2014-8-8知识部分-健康管理培训-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PPT.ppt
- 2014PEP五上英语unit2myweek B Let‘s learnPPT.ppt
- 20140323绿色文明上网主题班会(3.3张牟制作)PPT.ppt
- 2014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七单元复习课件PPT.ppt
- 2014人教版初中英语中考复习八年级下册(1-2)ppt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