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Analysis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Lanzhou Rural Area.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Analysis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Lanzhou Rural Area
201 CN53—1205/X
1,30(4)
环境科学导刊http://hjkxdk.yies.org.ell
兰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姜珊1。杨太保1,金庆森2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2.兰州市环境保护局,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分别对兰州市农村的主要污染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和
发展趋势,揭示了其基本状况。最后结合兰州市具体情况提出了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面源污染;点源污染;防治措施;兰州
中图分类号:X508文献标识码:A
2009年。兰州市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3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必须进一步增加。据统
个重点市之一。其农村经济不仅打破了单一的种植 计,2009年兰州市化肥施用量为13.18万t,化肥
业结构状况,不断向区域化、专业化、多元化、规 高流失率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
模化方向发展;而且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 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随着农
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经 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农作物害虫抗药性的增强,
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 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步增加。虽然农药使病虫害、
时兰州市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旨 杂草等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但农药残留,重金
在通过分析兰州市农村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的主要 属超标;特别是有些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在环
问题,探索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 境和生物体内分解,通过食物链危害牲畜及人体健
1 兰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康。此外兰州市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09年
农村环境污染分为农村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 双垄全膜覆盖栽培面积达到2.57万hm2。而农膜
农村面源污染包括农药、农用薄膜、化肥污染,规
和多数地膜为聚乙烯成分组成,这种材料的性能稳
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以及人为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污
定,在自然环境中,其光解和生物分解性均较
染。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本文把
差心J,不注意回收、清理给农村带来“白色污
乡镇企业废弃物和居民点废弃物设定为农村点污
染”。
染源。
1.1.2规模化畜禽养殖现状及产生的环境污染
1.1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2004~2007年兰州市畜禽养殖发展是较平稳
兰州市农业采用常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量
的,虽然2008年各种畜禽总量比上一年都有明显
采用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要素,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
的减少,但数量仍然很大(见表1)。禽畜养殖业
高。但集约化农业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
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养殖
率时,也使得污染物在空间上集聚。这使农业多样
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禽畜粪便污染面明显扩
性减退,农业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下降”1。
大,已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缺乏处理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工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城镇污水工艺优化 OPTIMIZING OPERATIONAL PARAMETER OF 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 IN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pdf
- 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研究 The studies on sandy grassland vegetable niche of artificial fencing area.pdf
- 人工湿地-沉水植物塘组合系统治理村镇污染水体 Treatment of rural polluted river water by combined system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with submerged macrophyte pond.pdf
- 人工湿地中氮代谢微生物的共存策略及机理.pdf
- 人工湿地去除病原菌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分析.pdf
-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 MECHANISMS OF POLLUTANT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pdf
- 人工湿地中沸石对铵吸附能力的生物再生研究 Bioregeneration process of ammonium-saturated clinoptilolite in subsurface wetland systems.pdf
- 人工湿地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China.pdf
- 人工湿地基质除磷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in Phosphorus Removal by Substrate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pdf
-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动态特征 Organic mater removal efficacy and dynamic feature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sewage treatment..pdf
- 兰州石化污水资源化分析 THE ANALYSIS REGARDING TO TREAT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OF PETROCHINA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INDUSTRIAL SEWAGE.pdf
- 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Analysis of Current Air Pollution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in Lanzhou Urban Area.pdf
- 兰溪电厂凝泵变频器节能改造分析 Analysis on the Energy Saving Modification of Coagulate Pump Frequency Converter in Lanxi Power Company.pdf
- 共基质条件下黄药的生物降特性研究 STUDY ON BIODEGRADABILITY OF XANTHAT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SUBSTRATE.pdf
- 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Introduction of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and Resonance Non-linear Scattering Spectra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nvironment Analysis.pdf
- 关中地区不同集中供热方式环境经济效益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Benefits by Different Central Heating Methods in Guanzhong Area.pdf
- 关于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报告.pdf
- 关于MBD技术在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应用的几点思考 Thinking About Application of MBD Technology in Chinese Aeronautic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pdf
- 关于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思考 Probe into the Policy on Agro-ecological Compensation.pdf
- 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培训的建议 Present Status of Quality of Safety Personnel in Enterpris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ir Training.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