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湿地去除病原菌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整治·ENVIR.CONTROL
人工湿地去除病原菌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分析
闫亚男t,张列宇z,席北斗2,关东明,,夏训峰2,李晓光2,李端林3
北设计研究院武汉分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 要:水卫牛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如何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病原菌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人工湿地去除病原菌
的相关途径,包括自然灭活、基质吸附过滤、微生物吞噬及植物根部分泌的杀菌剂等过程;重点讨论了影响人工湿地去
除病原菌的主要因素气候季节、植物和填料种类,pH,溶解氧及水力停留时间,并对人工湿地去除病原菌的研究前景进
行了展望。
关键词:人工湿地;病原菌;影响因素;去除途径
文章编号:1005-4944(2011)02—0055-05
据估计,与饮水卫生有关的疾病占全世界死亡率 箱”问题。本文综述了当前国际上的主要相关研究,分
的4%,占全球疾病发生率的5.7%【”。生活污水与人体 析了影响湿地除菌的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人工湿地
发生直接接触,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正急剧上升。 对病原菌可能的去除途径,并对人工湿地去除病原菌
因此,针对人们平时不容易注意的卫生问题和农作物 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灌溉等废水回用风险问题,进行相关污水处理的研究 1病原菌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效率
是非常必要的。 病原菌又可称为病原微生物,是指能人侵宿主引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寻求一种投资 起感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
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且稳定的技术 菌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们能产生致病物质,造成宿主
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 感染。污水中常见的病原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
比,人工湿地不仅具有上述优点f2J,而且在我国已经得 氏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病毒性病原体
到了规模化推广及应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许多 及原虫病原体等。通常采用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
关于人工湿地的研究一直专注于消除有机负荷及其 粪链球菌及沙门氏菌属等作为水体的指示微生物,来
他污水污染物㈣、工业废水15l和农业径流16J。然而,随着监测和评价水环境卫生质量的现状和变化。
水卫生安全问题愈演愈烈,更多注意力需要转移到生 国内外研究发现人工湿地对病原菌具有较高的
活污水中肠道微生物的去除上来【讷。这是因为许多病 去除效率陋11l,具备了有机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一
菌可以长期存活于水或污水中,并随水流动四处传 体化去除的特点,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无需外加辅
播。水环境一旦遭受污染,不但其自净能力极弱,而且 助的消毒设施,从而降低了处理工艺的建设及运行成
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 本,因此,在我国分散型生活污水,特别是农村生活污
动造成危害。 水规模化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人工湿地对病
由于人工湿地去除病原菌涉及因素多,过程难以 原菌的去除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异性较大,倪琦112o在人
控制,很多因素的作用难以定量化。而国内外关于湿 工湿地处理鳗鲡养殖废水的研究中发现,人工湿地对
地系统中病原菌去除机理的研究非常少,仅有少数国 菌群总数有明显的去除率,处理后的出水仅为对照池
外的学者对病原菌的去除进行了初步探索及推测,尚 的58%。但是宋志文1131在山东荣成的人工湿地的研究
缺乏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去除机理仍为一个“黑 中发现,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减少99.9%的大肠杆菌,
55
万方数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海域赤潮发生趋势的年际变化 Review on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Red Tides in China Sea.pdf
- 中国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pdf
-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关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 CAEPI Has Adopted Proposals on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during the Twelfth-five Year Plan.pdf
- 中国环境管理绩效的区域评价与比较 Regional Comment and Comparison o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pdf
-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回顾及政策建议 On Review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 of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Market in China.pdf
- 中国经济应对低碳挑战总体战争略研究 Chinese Economy Copes with Low Carbon Challenge.pdf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标志认证的前景及价值 The Prospect and Value of China's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Certification.pdf
- 中央排水软管及金属波纹管在浮顶油罐排水系统中的使用分析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HE CENTRAL DRAINAGE HOSE AND METAL BELLOWS IN THE FLOATING ROOF DRAINAGE SYSTEM.pdf
- 中宜环境医院重构环保产业发展新模式 Zhongyi environment hospitalrebuilt new model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development.pdf
- 中小企业安全投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Safety Investment in Medium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pdf
-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 MECHANISMS OF POLLUTANT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pdf
- 人工湿地中沸石对铵吸附能力的生物再生研究 Bioregeneration process of ammonium-saturated clinoptilolite in subsurface wetland systems.pdf
- 人工湿地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China.pdf
- 人工湿地基质除磷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in Phosphorus Removal by Substrate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pdf
-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动态特征 Organic mater removal efficacy and dynamic feature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sewage treatment..pdf
-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 Using Constructed Wetlands.pdf
- 人工湿地强化处理污水的技术措施 Study on Intensifying Measure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pdf
-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 Growth characteristic and nitrogen phosphorous accumulation ability of artificial wetland plants.pdf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Effec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on leaf 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ree plant species in constructed wetland.pdf
-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Plants in Constructed Wetland.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