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桑树虫害及防治程-伟.ppt
第二章 桑树虫害 第一节 桑树芽部虫害 桑象虫 桑瘿蚊 桑树叶瘿蚊 桑卷叶蛾 桑尺蠖 以桑象虫、桑瘿蚊为代表讲述 分布与为害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及年生活史 虫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防治方法 桑象虫 分布与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椭圆形,黑色,稍有光泽,大小4×1.8mm,头管状,向下弯曲形如象鼻。口器咀嚼式,触角膝状。鞘翅漆黑,上有10条纵沟,沟间有一条刻点,后翅膜质,灰黄色半透明,隐于前翅下。前后足较中足大,基节及腿节黑色有刻点,跗节红褐色,密生白毛 。 卵: 长椭圆形,0.36~0.58×0.22~0.39mm,乳白色,孵化前变灰黄色。 幼虫: 体柔软粗肥,圆筒状,稍弯曲,似新月形,无足。初孵化时乳白色,成熟后淡黄色。头部咖啡色。成长幼虫5.6~6.6mm。 蛹 :体略呈纺锤形,4×4.5mm,乳白色,羽化前转黄褐色,腹部末端左右各有一个小突起。 桑象虫对桑树的伤害情况 桑象虫对桑树的伤害情况 生活史及习性 1年发生1代,大多以成虫在半截枝皮下的化蛹穴内越冬。 第2年3、4月间气温达15℃以上时,越冬成虫开始从枯桩上化蛹穴内钻出,在枝上爬行,日夜蛀食冬芽,吃成深洞。冬芽萌发后咀食嫩叶、叶柄及新梢,致使枯萎或折断。春伐或夏伐后拳部新芽萌发时,也能蛀食为害。蛀食时先吃靠近截口的芽,逐渐向下取食,致使半截枝上段将来形成枯死的短桩。成虫5、6月间产卵于剪伐后半截枝第一成活芽的上部(已枯死或未剪伐的健枝一般不产卵,即使产卵,幼虫也不能成活;如全部桑枝未剪伐,则也有在枝条梢端以下20cm范围内产卵的)。产卵时先以头管向半截枝的皮孔内蛀成小洞,然后产卵其中,少数卵产在芽苞或叶痕内,每洞1粒。产卵部位以半截枝上离截口愈近处最多,能产卵的半截枝最短的为1.3cm。 生活史及习性 卵期5~9天,孵化后的幼虫在半截枝皮下生活,蛀食成细狭的隧道。如卵产在半截枝的半枯部分(即失去生活力的半枯半湿润状态的形成层及其附近组织),则是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孵化后幼虫会迅速生长,经29~72天老熟。幼虫一生蛀食的孔道长约80mm左右,由于枝条的形成层及其附近组织被蛀食,致使皮层和木质部分离,皮层因之干却、变薄,容易撕破。幼虫老熟前体形更为肥胖,在半截枝皮下木质部内,蛀成深1.3~3.8mm、大小5~7.4×1.5~2mm、上盖细木丝的椭圆形化蛹穴,化蛹其中。 蛹期长短不一,6~10月间化蛹的为7~17天,在7、8月间羽化为成虫者最多。10月中旬以后化蛹的蛹期较长,为34~59天,但羽化更迟,且当年不走出化蛹穴。 成虫不善飞翔,主要靠爬行活动,有假死习性,一碰即落地。4月下旬开始即有成虫交尾,交尾后两周产卵,产卵期长达4个月左右。雌虫产卵数最多112粒,产毕后10天左右即死,成虫寿命前后共达7个月。雌虫寿命较长,个别的至第2年3月才死,长达10个月左右。 发生规律 桑象虫的发生与桑园管理水平及剪伐型式有关 1.桑树夏伐或春伐采用提高剪定的桑园有利于桑象虫的发生; 2.桑园管理粗放,冬季及夏伐后不加整株的桑园发生多; 3.桑园周围有篱笆桑的易发生; 4.木质疏松的桑品种容易受害; 5.桑蛀虫发生多的田块受害严重。 防治方法 合理剪伐 桑象虫为害严重地区,提倡采用齐拳剪伐,避免提高剪定,可大大减少桑象虫的发生和危害。 不用桑树做篱笆 桑园附近避免用桑树做篱笆,因篱笆桑剪伐不整齐,半截枝多,有利于成虫产卵繁殖。 彻底修剪枯枝枯桩 夏伐疏芽时剪除半截枝,消灭桑象虫卵及初孵幼虫;冬季结合整株,修剪枯枝枯桩和桑蛀虫为害枝,以减少越冬成虫,剪下的枯枝枯桩应带出桑园集中处理。 诱杀 夏伐后剪取桑枝30~60cm,插于田间,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消毁。 药剂防治 春季越冬成虫出蛰初期,或夏伐后可全面喷洒90%敌百虫晶体 1 500倍液,或40%乐桑乳油2 000倍液,或 30%乙酰甲胺磷乳油 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8%残杀威乳油2 500倍液、或60%毒死蜱乳油2 500倍液、或40%保桑灵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异稻瘟净乳油1:1:1 000倍混合液。 桑瘿蚊 发生与为害 桑橙瘿蚊于1974年在浙江临安发现,至1982年已遍布24个乡、1065hm2桑园受害,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63.3%;江苏省于1981年秋在滨海县发现,至1987年,全省约20 000 hm2桑园受害。 桑瘿蚊于1967年在广东顺德县桑地发现,至1973年已发展到2860 hm2。 为害:幼虫都寄生于桑枝顶芽幼叶间,以口器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弯曲畸形、凋萎黑变、造成枝条封顶。连续为害后,使桑树侧枝丛生、层层分叉,枝条矮短而致桑叶减产,减产幅度可达28~50%。由于枝条封顶,叶质硬化变劣,还间接影响秋蚕的产量和质量。 为害症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