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举制度对社会教化的作用及其启示
科举制度对社会教化的作用及其启示
冯建民
内容摘要:中国自古便是一个教化大国。历代统治者视教化为千秋大业,往往殚精竭虑,通过各种渠道实施社会教化。科举制度作为一项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在其运行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巨大的教化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广礼制、推进学校教育发展、地方士绅的教化倡导与实践等三个方面。这将有助于全面理解科举制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也将对改善当今的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科举制度 教化 礼制 学校教育 士绅阶层
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教化”,历代统治者可谓尽心竭力的推广社会教化,以其达到对广大民众的思想控制,建立稳固的统治秩序。因此,中国的教育自古便有“政教合一”的鲜明特点。科举制度作为一项选拔朝廷官员的考试制度,在长达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地位。通过考察科举制度对社会教化的影响与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全面认识科举制度,纠正以往人们对科举制度的片面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科学的总结和正确的看待中国古代的教化传统,并且有益于思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推动社会教化,提高民族的道德文化素质。本文认为,科举制度在推动礼制的推广、学校教育的发展和造就广大士绅阶层等三个重要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教化。下面将逐一进行阐释。
一、科举制度对礼制的推广
为国以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历代统治者不仅十分注重制礼,而且十分注重礼制的普及与实施。科举制度将礼制纳入考试范围,不仅确立了礼制在国家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而且扩大了礼制的宣传与普及。科举制度遵循能力本位,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促使了礼制由贵族阶层向庶民阶层的下渗和普及。
1、礼制纳入科考范围,使得礼制广泛宣传与普及
清代经学家皮锡瑞指出:“六经之文,皆有礼在其中,六经之义,亦以礼为尤重。”(《经学通论·三礼》)儒家经典不仅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而且其他经典中也有礼的内容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科举考试考儒家经典,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考儒家礼制。
1《唐会要》卷76《贡举中》
2《唐会要》卷76《贡举中》
不但如此,在科考中还曾专设“礼制”科目。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开元礼》被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开元礼》是盛唐时为规范整理当朝礼仪而修撰的礼典,被唐人视为“国家盛典”。贞元二年六月十一日,朝廷敕令:“开元礼,国家盛典,列圣增修。今则不列学科,藏在书府。使效官者昧于郊庙之仪,治家者不达冠婚之义。移风固本,合正其源。自今已后,其诸色举人中,有能习开元礼者,举人同一经例,选人不限选数许习。但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超资与官,义通七十条,策通两道已上者,放及第。已下不在放限。其有散官能通者。亦依正官例处分。”1可见,作为每年举行的考试科目,开元礼举既是贡举的科目,又是允许待选入仕的选人应试的吏部科目选的科目。贞元九年五月二十日,又敕令:“其习开元礼人,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为上等,大义通八十条已上,策两道以上,为次等。余一切并准三礼例处分。”2《开元礼》用来设科取士,不仅使其传播面日益广泛,而且还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科目。《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仪注类收入有:《开元礼仪镜》一百卷、《开元礼京兆义罗》十卷、《开元礼类释》二十卷、《开元礼百问》二卷。吴岱、宋初仍以《开元礼》开科取士。《宋史·艺文志三》收入韦彤《开元礼仪释》二十卷,《开元礼仪镜略》十卷,《开元礼教林》一卷,等等。1“三礼科”是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将“三礼”从“九经”中抽出来,重新制定的与明经等科不同的考试标准的新科目。朝廷认为“王者设教,劝学攸先。生徒肄业,执礼为本。然则礼者务学之本,立身之端,居安之大猷,致治之要道。顷有司定议,习礼经者,独授散官,颇乖指要,姑务宏奖,以广儒风。”2因此于贞元九年五月敕令:“自今已后,诸色人中,有习三礼者,前资及出身人,依科目例选,吏部考试;白身人依贡举例,吏礼部考试。”这里的“前资及出身人”指有过任官资历或曾获得过任官资格的人员;“白身人”则是指没有任何任官资历或资格,按照正常身份应试的人。考核标准为“每经问大义三十条,试策三道,所试大义,仍委主司于朝官学官中。拣选精通经术三五人闻奏,主司于同试问义策全通为上等,特加超奖。大义每经通二十五条以上,策通两道己上,为次等,依资与官。如先是员外试官者,听依正员例。其诸馆学生,愿习三礼及开元礼者,并听,仍永为例程。”3
明代,朱子学备受尊崇,《朱子家礼》(简称《家礼》)由民间私家编著的礼书上升为国家的礼仪典制。永乐时期,颁布了《家礼》,并且收录到《性理大全》中,颁行全国,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与标准答案。“有明一代,城乡读书人家都把《家礼》奉为金科玉律。”[5]同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OE 20.8-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8部分:砂质海岸.docx VIP
- (高清版)DB15∕T 4089-2025 《工业企业碳流图绘制方法》.pdf VIP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 VIP
- 江苏省2014定额解读(模板工程计算规则下).ppt VIP
-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VIP
- 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第4部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的心电图表现.pptx VIP
- 步步高家教机X2用户手册.pdf
- 新解读《GB_T 13863-2011激光辐射功率和功率不稳定度测试方法》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