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圣彼得堡防潮工程建设的若干历史经验 Introduction of experi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 Petersburg Flood Protection Barrier.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圣彼得堡防潮工程建设的若干历史经验 Introduction of experi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t. Petersburg Flood Protection Barrier
第5卷第4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01.5No.4
2007年12月 of Deeember,2007
ofChinaInstituteWaterResoulmesand Research
Journal Hydropower
■
文章编号:1672.3031(2007)04-0305.06
俄罗斯圣彼得堡防潮工程建设的若干历史经验
徐泽平1,郭 军2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44;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及规划计划处,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俄罗斯圣彼得堡防潮工程规划的发展过程、工程的布置、组成以及工程的设计和当前施工的
进展情况:圣彼得堡防潮工程是圣彼得堡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得到了俄罗斯各级政府的高度
重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过程反映了俄罗斯人对防潮管理、人水和谐相处和工程建设中对环境保护认
识的发展过程。对圣彼得堡防潮工程建设经验的分析、总结,将对我国水利工作者和位于河[21地区的城市防潮和
防洪建设与管理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河口防潮工程;挡潮闸;圣彼得堡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前苏联时期称为列宁格勒)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
的第二大工业、科技和文化中心。圣彼得堡建城于1703年,由彼得大帝钦命建立。整个城市建在涅瓦‘
河三角洲的沼泽地上,由44个岛屿组成,水系发达,河网纵横,城市西面是波罗的海的芬兰湾。由于其
特殊的地形、地理条件,圣彼得堡几乎每年都要遭遇海潮的袭击,并因此造成城市近海地区、市中心、以
及城郊几个小镇的重大损失。圣彼得堡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与海潮袭击不断搏斗的历史,其城市
防潮的核心目标就是要阻止涅瓦河三角洲的水位不超过波罗的海水面1.60m。随着圣彼得堡市人口的
日益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寻找一条消除海潮威胁的有效解决之道,逐渐成为圣彼得堡市政
仅为4万人。
1工程背景
1.1圣彼得堡海潮的主要特征圣彼得堡的海潮起源于波罗的海,进入并通过芬兰湾,最后到达涅瓦
河三角洲。在其沿途的运动中,由于海湾逐渐变窄、水深变浅,涌浪的波幅急剧增加。当与风暴潮和涅
瓦河洪水相叠加时,就会导致海湾东部和涅瓦河三角洲水位在短时间内的突然上涨。
圣彼得堡海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爆发突然、持续时间较短以及剧烈的水位上升。平均而言,发生最
高水位的最早预报时间为5。8h。高水位的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水位上涨时,水位的变化幅度为
每小时几厘米至每小时lm。通常,海潮会伴随着强风暴,其最大风速可达30—40m/s,从而产生巨大的
破坏力。冬季,潮水还会导致大量浮冰的漂移,导致在浅水处或海岸边堆积起6—8m高的冰坝。
袭击。一年之中,每个月都曾有过海潮泛滥的记录,但一般而言,秋季是最为危险的时期,约有70%的
海潮袭击在这一季节发生,其中包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灾难性海潮入侵。
历史记录表明,曾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难性海潮入侵分别为:1824年11月(水位上升
.............--.................—......一●‘
收稿日期:2007-08-27
作者简介:徐泽平(1963一),男,江苏南京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石坝工程与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
E·mil:xuzp@iwhr.eom
·-——305·-——
万方数据
俄罗斯圣彼得堡防潮工程建设的若干历史经验徐泽平 郭 军
潮入侵是1999年(水位上升2.62m)和2005年(水位上升2.39m)。
不断发生的海潮入侵灾害极大地影响着圣彼得堡市民的日常生活,阻碍了海岸地区的发展,造成了
工业、房屋和市政设施等的巨大损失。同时,它还对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艺术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
了极大的威胁。百年一遇的海潮入侵将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调查分析研究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Research on Land UseLand Cover of Yili River Vally.pdf
- 伏牛山阻隔作用下水热因子、土地覆被与NPP的时空特征 Influences of barrier function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land cover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Mt. Funiu.pdf
- 伊犁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对地下水特征的响应 The Response of Soil Salinization to Characters of Groundwater in Ili River Basin.pdf
- 优化整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方法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tandard Analysis Methods for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pdf
- 伊乐藻-固定化氮循环菌技术入湖河道修复研究 Study of Elodea nuttallii-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ing bacteria restoration in an inflow river channel of water source, Taihu Lake.pdf
- 休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Advance in the Influence of Rest-grazing on the Grassland Ecosystem.pdf
- 优序法在管理成果评价中的应用.pdf
- 会展活动事故风险分析与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Accident Risk Analyzing and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Activity.pdf
- 会泽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Paddy Soils around A Pb-Zn Mine in Huize Country.pdf
- 会泽铅锌尾矿区自然生长的3种豆科植物铅锌耐性的研究 Tolerance to Pb2+ and Zn2+ of three local legumes species growing in lead-zinc mining tailing of Huize.pdf
- 创新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的甘肃模式.pdf
- 利用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研究广州一次浮尘天气过程 Study of a dust case in Guangzhou using polarization mie-scattering lidar.pdf
- 利用模糊集理论评价公路客运站安全管理工作 Assessment of Highway Bus Station by Fuzzy Set Theory.pdf
- 利用填埋气体去除渗滤液中成垢离子的化学机理研究 Study of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Landfill Gas Removing Scale-forming Ion in Leachate.pdf
- 利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启动厌氧氨氧化研究 Start-up of anammox in a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SBBR).pdf
- 利用发光细菌测试方法评价菲和芘生物降解过程的毒性变化 Toxicity Variation During Biodegradation of Phenanthrene (Phe) and Pyrene (Pyr) Based on Luminescent Bioassay.pdf
- 利用旧混凝土重力坝改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西班牙的新耶撒坝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 on an existing concrete gravity dam——introduction of New Yesa Dam in Spain.pdf
- 利用卫星两行轨道根数反演热层密度 Research on Thermospheric Densities Derived from Two-line Element Sets.pdf
- 利用白云石提供钙镁源从污泥厌氧消化液中回收磷 PHOSPHORUS RECOVERY FROM ANAEROBIC DIGESTION SUPERNATANT OF SEWAGE SLUDGE BY WAY OF DOLOMITE PROVIDING CALCIUM AND MAGNESIUM SOURCES.pdf
- 利用磷脂脂肪酸表征白洋淀沉积物微生物特征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diments of Baiyangdian Lake utilizing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analysi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