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fe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2015年 1月 第 32卷 第 1期 Jan.2015Vo1.32No.1
方学渐与桐城学风的昌盛
宋豪飞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 要:明清时期,桐城文化极其繁荣。追溯其源,则肇始于明代 中叶,以何唐辞官归里讲学兴教为发端,其后至
方学渐布衣振风教,创办桐川会馆,首开设馆讲学之先河,主坛席二十余年,桐城文风、学风遂至昌盛。方学渐为
桐城教育及文化发展鞠躬尽瘁,厥功甚伟;他是继何唐之后对桐城教育做 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从此桐城人读书为
学风气大开,影响深远,最终形成清代桐城文化的鼎盛与辉煌。
关键词:桐城;学风;何唐;方学渐;桐川会馆
中图分类号: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20X(2015)01--0065--04
OnFangXuejianandtheProsperityofStudyAtmosphereinTongcheng
SONG Hao—fei
(SchoolofHumanity,AnqingNormalUniversity,Anqing246133,Anhui,China)
Abstract:IntheMingandQingdynasties,thecultureofTongchengwasextremelyprosperous,
whosesourcecanbetracedback tothemid—M ingDynasty,whenHeTangresignedandre—
turnedhometogivelecturesasitsbeginning.Thereafter。FangXuejianvigorouslydeveloped
educationandfoundedTongChuanGuildHall,whichwasthefirstofitskindtogivelectures
formorethan20years,SOthatthestudyatmosphereofTongchenggraduallygotprosperous。
FangXuejianmadeasignificantcontributiontoeducationofTongcheng.SincethenTongcheng
people’Sstudyatmospherebecamewideopenand far-reaching,which ultimatelyreachedits
culturalpeakintheQingDynasty.
Keywords:Tongcheng;studyatmosphere;HeTang;FangXuejian;TongChuanGuildHall
明清时期,若论地域文化的繁荣,抑或探讨家 桐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甲于
族文化的兴盛,桐城都足堪典型。桐城一邑,于明 他邑。
代中后期文风大开,声名鹊起,至清代更是享誉海 今学者谈论桐城文化,皆称道桐城文化于明清
内,不惟京城有 “一城冠盖半桐城”的美誉 ,又因桐 时期的盛况,但是,无论何种文化都有其发生、发
城派主盟文坛,与清廷相伴终始,有 “天下文章其在 展、兴盛、衰落的过程。那么,桐城文化何时兴起?
桐城”的赞叹;且形成十数高门望族,簪缨世家,英 因何发轫?探讨此问题对于深入剖析桐城文化生
才辈出,涌现众多硕儒显宦,饱学名士,名垂史志, 成与繁荣的原因颇具意义 。笔者此文并非讨论桐
影响所及,既广且远。明清桐城科举尤为发达,据 城文化,只是在阅读有关桐城文献时,注意到桐城
《道光续修桐城县志》所载统计,明清两代桐城进士 文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