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体会
童伟 陶奇峰 李林涛 钟凤林 赵晨阳(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 四川攀枝花 617067)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得出结论:椎间盘造影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靠方法;前路或后路椎间盘切除结合内固定融合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比较在改善患者疼痛与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00-02
Crock1970年首次提出椎间盘内破裂(IDD)是导致腰痛的一种独立因素。经过将近40年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腰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以及纤维环破裂后,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受到异常应力以及炎性介质等化学物质的刺激而导致的腰部疼痛,且不伴有神经根受累及脊柱节段不稳的临床和影像学证据引。Schwarzer等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在慢性腰痛患者中的比例高达39%,最常见于L4,5和L5S1。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3~68岁,平均44.7岁。L2,3共2例,L3,4共2例,L4,5共6例,L5S1共4例,L3,4与L4,5双间隙1例, L4,5与L5S1双间隙1例。病程1~9年,平均3.2年。
二、临床表现
16例均存在腰部疼痛,但疼痛程度不等。7例伴一侧下肢由腹股沟至膝以上区域疼痛,3例伴一侧臀至胭窝疼痛,3例伴双大腿放射性疼痛,2例伴骶尾部坠胀感,1例伴右侧睾丸区疼痛。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阴性,下肢无明显感觉障碍,下肢肌力均为5级。
三、影像学表现
腰椎MRI表现为病变节段椎间盘T2加权像低信号,其中5例可见高信号区(HIZ),病变节段椎间盘多无突出或轻度向后突出。椎间盘造影为椎间盘退变,纤维环轻度破裂,造影剂有少量外溢,能诱发与平时一样的疼痛。椎间盘造影为诱发性试验,其结果判断取决于向椎间盘内注入造影剂时患者的反应。其结果分为三类:(1)一致性疼痛;(2)非一致性疼痛;(3)无痛。
四、手术方法
治疗分三组:2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7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6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经皮射频消融术组:运用40℃低温射频能量解离细胞分子。在椎间盘髓核内部切开多个槽道,移除部分髓核组织,完成椎间盘内髓核组织的莺迥,并配合70℃热凝封闭,使髓核内的胶原纤维汽化、收缩和固化。这一技术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不增加周围组织任何化学或热损伤。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组:患者全麻,侧卧位,在腹膜外进入后分离腰大肌显露需要切除的椎间盘:用尖刀在椎间隙“H”形切开前纵韧带及前侧纤维环,用刮匙和髓核钳清除椎间盘组织。
用椎体撑开器适当撑开椎间隙,将后侧纤维环清除干净,尽量保留后纵韧带。植入假体或植骨融合,相邻两椎体钢板螺钉固定。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组:患者全麻,俯卧位,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相邻两椎体,全椎板切除椎间盘后植入假体或植骨融合。
五、疗效评价
采用100mm疼痛量表(VAS)和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分(满分45分)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摄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观察植入物的稳定情况、测量椎间高度、观察融合情况。椎间融合评定标准为腰椎过屈过伸侧位片上:(1)植骨融合器与椎体之间无明显的透光影,(2)植骨融合器与椎体之间可见骨小梁通过,(3)融合节段角度变化小于50。符合两个以上标准者为临床融合口。
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VAS评分由术前60~80分(平均72分),降至术后10~30分(平均18分),随访6个月时0~10分(平均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DI评分由术前17~26分(平均21.5分),降至随访6个月时0~8分(平均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隙高度从术前8~12mm(平均9.5 mm)增加至术后10~16mm(平均1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120~180min,出血量600~1000ml。术后无肠梗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逆行射精等并发症,随访时未发现假体位置移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者过屈过伸位X线片显示随访时椎间屈伸活动度平均为5.5。椎间融合者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为6个月。
讨论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单纯椎间盘部分切除无法完全去除椎间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