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校实验室安全常识PPT
实验室常识;第一,许多有机溶剂易燃(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遇明火或点燃的火柴时就会燃烧,所以在使用这类试剂时,一定要远离火源,或将火源熄灭后,方可大量倾倒。
第二,许多有机溶剂有毒,例如许多含氯有机溶剂累积于人体内对肝脏有损害,因此要最大限度减少与有机溶剂接触,对挥发性有机溶剂一定在通风柜内操作。 ;3.凡见光易变质的试剂,用棕色瓶贮存,或用黑纸包裹,并每次少量配制。
4.量瓶是量器,不要用量瓶作容器。
5.称量试剂,应用硫酸纸,不可用滤纸。
6.标签纸的大小应与容器相称,标签上要写明物质的名称、规格和浓度、配制日期及配制人,标签应贴在试剂瓶2/3处。 ;7.取用试剂和标准溶液后,需立即将瓶塞严,放回原处。取出的试剂和标准溶液,如末用尽,切勿倒回瓶内,以免掺混。
8.配制试剂时,对所配的每种试剂,从纯度、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特性等都应熟悉、做到“有的放矢”。用过器皿应及时用自来水浸泡,以便于清洗和减少对器皿的侵蚀。;(一)危险化学试剂及防护
1.了解电闸、水阀门、煤气总阀门所在处,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将室内检查一遍,应将水电、煤气等关好,门窗锁好。
2.使用电器设备(如烘箱、恒温水浴、离心机、电泳仪等)时,严防触电,绝不可用湿手或在眼晴旁视时开关电闸和电器开关。检查电器设备是否漏电时,应将手背轻轻触及仪器表面,凡是漏电的仪器,一律不能使用。 ; 4.使用可燃物,特别是易燃试剂(包括可自燃物质):有气体、液体、固体。如乙胺、氧、乙醚、乙醇、丙酮、二甲苯、三硫化二磷、镁粉等。易燃和可自燃试剂应存放在阴凉处,并远离电源、暖气等。一旦发生事故性燃烧: ;(1).应立即关闭室内所有的电源和电加热器、关闭火源,速将其他可燃物移开现场,保持镇静,不要慌张,容器内着火,可用湿布等盖灭。撤落液体的燃烧可用灭火队灭火器等扑灭。
(2).关门,开启小窗及窗户。
(3).用毛巾或抹布擦拭潵出的液体,并将液体拧到大的容器中,然后再倒入带塞的玻璃缸中;5.易爆炸试剂:氢、乙炔、乙醚蒸气等与空气混合后极小火花甚至用电器的电火花即可引起爆炸,苦味酸、硝酸镀、过氨酸、硝化纤维等,单独可自行爆炸,有时是几种试剂混合后容易产生爆炸,如硝酸镀和酯类及其他有机物混合、KMnO4与甘油或某些有机物混合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在使用这些试剂时,要小心仔细,严格遵守操作规则,要防止气体泄漏,尽量减少液体蒸气挥发。 ;6.凡使用腐蚀性试剂(浓酸、浓碱等),必须极为小心地操作,防止溅出,对于挥发性酸(HCl等)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同时应在盘内操作,一旦有洒出,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若溅在实验台或地面,必须及时用湿抹布或拖布反复擦洗干净,不得留痕迹。
7.废液特别是强酸和强碱不能直接倒在水池中,应先稀释,然后倒入水池,再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水池及下水道。 ;8.毒物应按实验室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领取,使用时严格操作,用后妥善处理。
有毒试剂:对胂类化合物、秋水仙碱、细菌或病毒产生的蛋白毒素等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或在通风橱中操作”。实验后的废液一定集中在特定的容器内,使用高浓度的铬酸氧化或用lmol/L KOH,或NaOH处理后再倒入下水道。蛋白毒素可加热或用70%乙醇稀释的酚或甲醛使其变性。 ;(二)、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中有时所使用的标本中可能带有细菌、病毒,一部分属于特殊危险的病原体,如肝炎病毒、衣原体、结核杆菌等,都可以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特别是有增殖过程的实验,PCR扩增DNA以及基因工程操作中重组DNA都要严加防护,避免对个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已针对生物防护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指针》,文件中对相关实验操作的环境、空间、设施、防护方法及紧急情况处理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实验者可参照相关章节指导自己的安全防护。图为安全防护标志。 ;;(三)、放射性核素的防护
放射性核素敏感度高,且容易检测,在实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其辐射的防护必须高度注意,以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常用于标记核酸探针的放射性核素有:32p、3H、35S及,125I、131I等。根据我国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条例规定,放射性核素分为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类。131I属于高毒类, 32p 、 35S为中毒类, 3H为低毒类。 ; 防护的主要原则是:缩短时间、加大距离、设立屏障。具体措施为:
1.工作场所:应固定,并与其他空间之间安装屏蔽设施,如铅板等。室内应有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之分,通风良好,下水道专用。
2.个人防护:工作人员着专用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眼镜,在有机玻璃防护屏前操作,防止放射性核素对工作台的污染,随时用盖革记数计进行探测。长期从事核素操作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3.废物处理:核素操作室的废物必须贮放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