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PPT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定义 亚低温治疗: 是使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使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与自主神经系统受到全面良好的保护性阻滞,以减轻机体对外伤或其他病变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保护机体免受过多的消耗,以达到治疗目的。 国际上将低温分为 轻度:33--35℃ 中度:28--32℃ 深度:17--27℃;超深度:≦16℃; 其中轻度和中度低温(28--35℃) 统称亚低温。 心肺复苏后 A 重型颅脑损伤及 术后 B 大面积 脑梗死 脑出血 C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D 适应症--以脑保护为主 降温方式 1.全身体表降温: 以前擦浴,冰袋等; 现在常用降温毯 (设定温度,4-12h达到亚低温的 目标温度,但接触面积占体表30%, 时间较长,易寒颤,快速诱导亚低 温的疾病不能立即显效。) 降温方式 2.体内降温: a.静脉注射低温液体: 外周大静脉,4℃ 0.9%NS 或林格液,30-40 ml/kg, 目标剂量,250-300mmHg 加压输注,快速诱导降温。 b.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 新型技术,采用介入方法,将闭合的水循环导管经股静脉插入到下腔静脉,使导管内的低温液体与周围血液发生热交换,达到降温目的。 (有效维持和控温,价格,技术高而受限) 降温方式 2.体内降温: c.体腔降温:(不常用) 鼻咽部喷射法(颅底骨折的颅脑创伤禁忌) 腹腔冷灌注法(诱发心律失常) 3.体外血液降温:(不常用) 血液经股静脉引出体外,冷却后回输 (要求高,侵袭性强,价格贵) 降温方式 4.药物降温: 常用冬眠 ? 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派替啶100mg),作用在于消除低温引起的寒颤,血管痉挛,改善循环血流灌注。 李莉莉,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实施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3 ,19(5):53-54 邵芹,CPR术后亚低温治疗的监测和护理,河北医学,2010,16(6):59-760 复温 缓慢进行,先停物理降温,再停药物降温; 目前临床多采用:自然复温 a.平均每4h,升温1℃,整个过程持续12小时以上; b.平均每5h,升温0.5℃,35-36℃ 时,停留12-24h; 均复温至中心体温不超过37℃。 (复温过快,颅内压反跳性增高---脑疝) 若体温不能自然恢复,可调节室温,增加盖被等。 有研究证明:控制复温优于自然复温。 李莉莉,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实施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3 ,19(5):53-54 护理 1.体温监测: a.肛温反应直肠温度,较脑温低0.33℃,临床广泛采 用;(另鼻咽部,食管,膀胱等)。 b.妥善安放体温探头,避免脱落移位(肛温探头插入 直肠6-10cm )。 c.降温速度1-1.5℃/h为宜,4h内肛温降至32--35℃, 达到目标温度后,维持,禁忌忽高忽低。 d.30 min巡视记录,稳定后可改1h,根据降温效果调 节预置温度。 杨薇,李莉娜,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6(18),2223-2224 护理 2.神经系统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 度及神志,瞳孔的变化;进行GCS或RASS评分。 观察有无抽搐情况发生;抽搐时,减少一切刺激, 护理动作要轻;镇静药物,冬眠合剂药物使用控制。 黄红霞等,一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后压低温治疗的实施与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214-215 护理 3.呼吸系统观察与护理: a.低温引起呼吸频率,潮气量下降,同时镇静,冬眠 合剂的使用,呼吸受到抑制 --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