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按摩师培训课件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级按摩师培训课件PPT

一、按百会法   1、体位坐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长按百会穴。后以拇指腹从前顶经百会穴推到后顶,再从一侧络却经过百会到对侧进行推法。反复操作数次。   3、 要领   (1)长按时拇指应与皮肤保持垂直。   (2)用力大小以能耐受为度。   (3)术时头脑微热,子宫有收缩感。术后头脑清爽,增益精神。    4、作用健脑宁神,回阳固脱,理气消滞,补虚益气。   5、注意体弱者可用卧位施术。   二、头对按法   1、体位坐位。   2、操作                   (1)术甜两手四指置两狈榆额头维同高处,向枕后推摩叫后顶穴止。反复数次。   (2)术者以两掌心置两侧颗部,着力对按1~2分钟。   (3)术者再以两掌心对置两耳孔,着力对合按1~2分钟。   3、要领   (1)推摩时用力均匀一致而有节律。   (2)对按时两侧用力相等。   (3)术时头部有紧压感,对按耳孔有嗡嗡声响。术后头、耳轻松舒适。   4、作用祛风止痛,健脑宁神。 一、点按胸骨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站其体侧。   2、操作术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自璇玑穴逐步向下点按到中庭穴处。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术时要迎随呼吸,呼气时点按。   (2)用力宜均匀缓慢而有力。   (3)术时有一紧一松感及压迫感;术后心胸开阔,呼吸畅快,增益精神。   4、作用宽胸利隔,和胃止吐。 二、双龙点肩法   1、体位坐位,术者站其体侧。   2、操作术者两手拇指伸直,微屈四指,用拇指端置于肩前窝的抬肩穴,肩后窝的俞穴,同时着力,相对点按。   3、要领   (1)点按前应放松肩部肌肉。   (2)点按由轻到重,由表及里,用力要以能耐受为度。   (3)取穴要准确。   (4)术时局部有酸、胀。微痛感;术后肩部微热,感觉轻松。   4、作用祛风邪,活气血,通经止痛,解除粘连。 揉拨胫前肌法   1、体位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置于胫前肌外侧阳陵泉穴处,以指腹按揉胫骨外侧胫前肌部位,自上向下,边按揉边移到解溪穴处。反复操作数次。再以拇指指端于胫前肌肌腹处进行横向拨动1~2次,自上向下逐步移到解溪穴处,最后以四指进行抚摩数次。   3、要领   (1)按揉胫前肌用力由轻到重,同时点按足三里、丰隆、上巨墟、条口、下巨墟等穴位。   (2)按拨动作要轻巧,灵活,注意保护皮肤。   4、作用疏理肌筋,解痉止痛,调和气血,健脾和胃。 一、上腹横摩法   1、体位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并拢,置于一侧腹哀、章门穴处,横向经关门、太乙到对侧腹哀、章门穴处,反复横摩数次。   3、要领   (1)横摩在两侧腹哀、章门穴处用力稍重,可将肌肉摩拉起,腹中部用力稍轻而缓。   (2)术中有腹肌拉扯及微胀感。术后上腹部轻松。   4、作用补脾阳,助运化,宽胸肋。 二、脐旁横摩法   1、体位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掌侧并置于大横、腹结穴处,经过天枢、外陵穴到对侧大横、腹结穴处止,反复进行横摩数次。   3、要领   (1)大横、腹结穴处着力稍重,脐周用力宜轻柔。   (2)术时局部有拉扯感和微胀感;术后局部温热,肠鸣音增强。   4、作用温补脾肾,调中和胃。 三、下腹横摩法   1、体位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一手手指或指掌置于腹部一侧五枢、府舍穴处,经水道、气穴、关元到对侧五枢、府舍穴处,往返横摩数次。   3、要领   (1)水道、气穴处用力稍重,其余部位稍轻。   (2)下腹横摩用力比上腹横摩用力要轻。   (3)术时掌根微向上抬起,手指掌侧平放于施术部位着力。   (4)便秘者,左下腹部宜重摩。   (5)术时下腹部肌肉有牵拉和微胀感;术后小腹轻松,温热。   4、作用调补下焦气机,益元振阳。 一、揉太阳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两侧太阳穴,轻而和缓地揉动1~3分钟。后以一手扶头部,另一手拇指腹自头维穴向外下方经过太阳穴摩动到耳门,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指揉时宜轻缓、柔和,摩动可稍用些力量。   (2)术时有酸胀及放射感到前额;术后头脑清爽。   4、作用 疏风散热,清头明目。   33、颅息   位置:沿耳轮连线上、中3分之1的交点。   作用:头痛耳疾。   手法:点、揉。   34、风池   位置: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头痛眩晕,颈项强痛,感冒中风。   手法:拿、按、揉。   35、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作用:肩背疼痛,手臂不举,诸虚百损。 手法:拿、按、揉、滚。 36、环跳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