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乡土资源,让品德课堂更接地气.docVIP

活用乡土资源,让品德课堂更接地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用乡土资源,让品德课堂更接地气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活用乡土资源,让品德课堂更接地气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 325200)   摘要:积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将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历史、丰富的家乡特产、淳朴的民风民俗等有机地融入到品德课堂中,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能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广泛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本文从“紧扣三维目标”“贴近生活实际”“找准认知难点”“升华情感体验”四个方面阐述,让乡土文化资源在品德课堂中灵活穿行。   关键词:乡土资源;品德课;接地气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力求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当下使用的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家乡教育主题,这些家乡主题的内容虽然是编者根据本省学生的实际情况慎重编写的,但选取的素材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区和城乡差异,本地特色针对性不强,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遇到教材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如何缩短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唤起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感共鸣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基于学生需求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创造性地使用地方特色资源,让鲜活的乡土文化资源在品德课堂穿行,从而达到“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紧扣“三维”目标——饱览风景名胜,领略山水魅力   教师要善于做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心人”,在准确把握课标、正确分析理解教材及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紧扣“三维”目标合理地进行“去粗取精”,用智慧的眼光、超常的思维视角去挖掘、发现与教材内容同步、相关的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或置换,用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激活课堂。   如三下《我来做个小导游》一课,教材上的内容、美丽的插图都是介绍杭州的,在瑞安的孩子眼里,是不熟悉的,“别人”的家乡。怎样帮助学生找到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支点,唤起他们热爱家乡的激情呢?笔者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周末亲近自然,饱览瑞安风景名胜:风光旖旎的寨寮溪、圣井山、梅龙溪、桐溪、铜盘岛;奇特的水乡古镇林垟、尖山八水、江溪龙潭、山皇古寨、金鸡山、卧龙峡、梅尖顺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海楼、石棚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济医学堂、观音寺石塔、圣井石殿、外三甲窑址群仙岩风景区、玉海楼、瑞安隆山公园等,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体验、感悟。   课始,伴着《飞云江之歌》,看着寨寮溪、玉海楼、隆山塔、摩崖石刻、圣井山云海、外滩等瑞安特色元素的图片,孩子们兴奋极了,熟悉的风景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最真实的生活体验,拉近了孩子与课堂的距离。笔者以导游身份出现,认真地为孩子们介绍“寨寮溪”这一景点时,角色的转换,笔者看到了孩子们眼睛里的惊喜与好奇。笔者亲自示范解说,暗含知识要素:要想做个小导游,第一,需要我们了解家乡的景区景点,说出吸引客人游览的迷人之处;第二,学会做个小导游,当游客来到景区时,导游要说景区欢迎词;当游客来到景点时,导游要说景点介绍词。之后,让孩子们应聘导游,进行模拟体验活动,绘声绘色地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在介绍中,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自己家乡的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基础上,再创设“瑞安一日游”场景,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工与合作制作宣传展板,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亲自实践、亲自体验,在制作的过程中领略家乡山水,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情感。   由于笔者紧扣三维目标,对教材进行合理置换,用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激活课堂。学生在可感可知的素材中,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贴近生活实际——体验民风民俗,感悟淳朴乡情   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品德课教学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它将是空洞的、抽象的、苍白的。就像杜威所说,那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教儿童游泳。因此,品德课要选择学生见得到、摸得着的“地域性”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学生才能在极具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感知、探究,进而获得情感体验,升华道德认识。   教学六上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这一单元,可选择朗朗上口的家喻户晓的瑞安童谣——《正月灯》和《十二月谣》入手,用瑞安方言教学生念,并说说这两首童谣的内涵。学生饶有兴趣地读着、讲着,感受到童谣中反映的瑞安民风特别有意思,也认识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接着,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访问,围绕家乡小年、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庆习俗和婚丧、寿诞、饮食、穿着文化和喜好禁忌等民风民俗,并适时地穿插马屿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