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薄硅太阳电池技术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效薄硅太阳电池技术 李红波刘祯陈呜波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摘 要:高效薄硅太阳电池是常规硅太阳电池技术上的继承与改进。它具有:电池厚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或更薄,因而相应重量也减轻至少一半,重量比功率将得到提高;效率从15%提升为17%以上,这将降 低方阵成倍;电池减薄后其本身的抗辐照性就会增加;这些优点满足了空问电池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可 以预见,在未来的二十年内,高效薄硅太阳电池将是我国航天飞行器急需的高效低成本轻量化空间主电 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高效率薄型太阳电池绒面 1 引言 硅太阳电池是最常用的卫星电源,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由于空间技术的发展,各种飞行器对功 率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加速发展其它类型电池的同时,世界上空间技术比较发达的美、日和欧空局等国 欧空局为代表,在空间用太阳电池的研究发展方面遥遥领先。其中,以发展背表面场(BSF)、背表面 反射器(BSR)、双层减反射膜技术为第一代高效硅太阳电池,这种类型的电池典型效率最高可以做到 15%左右,而且目前在轨的许多卫星仍然应用的是这种类型的电池。 的应用受到限制:一是制备过程需要小心,以避免损坏PN结;二是这样的表面会更有效地吸收所有波 长的光,包括不希望的那些光子能量不足以产生电子.空穴对的红外辐射,使太阳电池的温度升高,从 而抵消了采用绒面而提高的效率效应。三是电极的制作必须沿着绒面上上下下的延伸,这样增加了接触 的难度,并将耗费更多的金属做电极,使成本升高。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效电池 的制作引入了电子器件制作的一些工艺手段,采用了倒金字塔绒面、激光刻槽埋栅、选择性发射结等制 作工艺,这些工艺的采用不但使电池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还使得电池的应用成为可能。特别在解决 了诸如采用带通滤波器消除温升效应以后,这类电池的应用成了空问电源的主角。虽然很多工艺技术是 由一些研究所提出,但却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公司得到了发扬光大,比如倒金字塔绒面、选择性发射结等 司目前的技术水平却为世界一流,有的工艺技术SHARP公司甚至已经移植到了地面用太阳电池的大批 量生产。后来,为了进一步降低电池背面复合影响,背面结构则采用背面钝化后开孔形成点接触,也即 p reflective 间获得实用。典型的高效硅太阳电池厚度为100m,也被称为NRS/BSF(non surfacefield backsurfacefield cells,典型效率为17%,见图1.1)和NRS/LBSF(10calizedcells,典型效 率为18%,见图1.2),其特征是正面具有倒金子塔绒面的选择性发射结构,前后表面均采用钝化结构来 降低表面复合,背面场采用全部或局部背场,实际应用中还发现,虽然采用局部背场工艺的电池要普遍 一loo— 图1.1 NRS/BSF电池结构 图1.2NRS/LBSF电池结构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空间电源工程人员发现,虽然这种类型电池的初期效率比较高,但 电池的末期效率则表现的不尽人意。电池的末期效率都将比初期效率下降25%左右,这仍然限制了电 池的进一步应用,空间电源的成本仍然不能很好地降低。下表为一卫星高效电池应用情况,从表l中可 以明显看出,电池在经过IEl5IMeV的辐照后,EOL效率确实比较低。 表1高效电池经过1E15 1MeV的辐照后性能变化【2】 Isc(mA)Voc(mV)Imp(mA)Vmp(mV)n(%) BOL 387.5 650.7 364.6 538.2 17.95 EOL 331.2 518.0 3lO.5 421.7 11.97 ratio 85.5% 79.6% 85.2% 78.4% 66.7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以SHARP为首的研究机构提出了其它结构的电池,譬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