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研究及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研究及发展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陈彬 目 录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现状 1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2 未来市场发展与展望 4 材料的改进 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现状 1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起源 图1.1 有关电池的发展历史 图 1.2 锂离子电池在二次电池市场占有率的趋势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发展 二次电池 市场上二次电池的种类 镍镉电池 锂离子电池 氢镍电池 铅酸电池 (电瓶) 图 1.3 商业化的二次电池种类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电压高 (Ni-Cd、Ni-H电池的3倍 ); 比能量大 (2倍于Ni-Cd,1.5倍于Ni-MH); 循环寿命长 (500次以上,甚至1000次以上); 安全性能好,无公害,无记忆效应; 自放电小(低于Ni-Cd的25-30%,Ni-MH的 30-35%); 可快速充放电; 工作温度范围高, 重量小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市场 图 1.4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 福特Escape混合动力车 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市场 图 1.5 锂离子电池的拓展市场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发展 图 1.6 锂离电池需求量预测 随着材料研发的不断进步与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提高,锂离子电池仍然会快速增长,霸占着二次电池市场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 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示意图 Discharge Charge load e e Charge Discharge Electrolyte e e e e e e e e + _ Current Collector Current Collector Anode Cathode Li1-xCoO2 LixC6 以氧化钴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充放电示意图 分别代表石墨炭原子、氧原子及钴原子 图 2.1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原理示意图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总的反应: 锂离子电池的反应机理 电极反应: 可逆地嵌入与脱嵌Li+的过程 电池材料的改进 3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石墨:作为碳材料中的一种,与锂形成石墨嵌入化合物(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LiC6 . 制备高纯度与规整的微结构碳负极材料, 巴基球C60 、碳纳米管与其它纳米尺度的嵌锂微结构.增加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特殊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如新型锡复合氧化物基负极材料.质量比能量较碳负极材料大大提高,电容量以及循环性能得到提高 石墨材料的改性 引入非金属元素: H、B、N、Si 、P、S 等 引入金属元素:K、Mg、Al、Ga、V、Ni、Co、Cu、Fe 等 表面处理:氧化处理﹑采用碳包覆﹑包覆金属及其氧化物﹑聚合物包覆 容量循环衰减 未来市场发展与展望 4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市场发展    锂离子电池目前已经成为便携式电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标配电源。 锂离子电池作电动汽车(EV)、混合电动汽车(HEV)的动力电源也会得到更广泛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军事应用、微型机电系统、动力负荷调节系统﹑生物领域等方面,锂离子电池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Kisuk Kang, Ying Shirley Meng, Julien Bréger, Clare P. Grey, and Gerbrand Ceder, Electrodes with High Power and High Capacity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Science 311 (2006) 977-980. 2. Hiroyuki Nishide and Kenichi Oyaizu, Toward Flexible Batteries, Science 319 (2008) 737-738. 3. Joe Alper, The Battery: Not Yet a Terminal Case, Science 296 (2002) 1224-1226. 4. 吴宇平等编著,锂离子二次电池 ,化学工业出版(2002),P99-103. 5. Y. Kim, H.S. Kim, S.W. Martin,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2O3-coated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