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气象条件与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及防治措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析气象条件与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及防治措施
长顺县气象局 兰昌明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作物病虫害的产生与农作物栽培、天敌、施肥等有关,而且与气象因素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与光照的条件下就非常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生长,气象条件往往成为关键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病虫害;预防;农作物;温度;光照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影响力巨大并且频繁性。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种类也达到了1400 多种,因此其预防也变的复杂多样化。
一、温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农作物害虫活动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在6℃~36℃,在其范围内害虫的生长一般随温度的增长而成直线变化,害虫生命活动旺盛繁殖力强,一般来讲,农作作物害虫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是不同的。对于温带地区的害虫来说,45~60℃为致死高温区,害虫的部分蛋白质凝固,酶系统遭到破坏,害虫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40~45℃为亚致死高温区,会导致害虫代谢失调而昏迷死亡,持续时间越长,致死程度越高。8~40℃为适宜温区,又分成偏高、适宜、偏低三个温区。其中30~40℃为适温偏高区,在这个温区内,随着温度升高,害虫的发育速度减慢,死亡率增大;20~30℃为最适宜区,害虫的发育速度最快,繁殖能力最强,死亡率也最小;8~40℃为适温偏低区,随着温度降低,害虫的发育速度减慢,死亡率增大。-10~8℃为亚致死低温区,害虫的代谢率降至极低,生理功能失调,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10 ~-40℃为致死低温区,害虫的体液结冰,短时间内就会死亡。但是,不同的害虫种类,或者同一种类型不同虫态的致死温度和适宜温度有所差别,比如同一种害虫的卵、蛹、幼虫、成虫的适应温区是有差别的。
二、降水湿度对农作物害虫发生的影响水分对于害虫的影响,一方面是降水能改变大气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含水量,会间接影响害虫;另一方面,降水还会直接影响害虫的生命活动。例如,冬季积雪形成地面覆盖,对土中或者土面的越冬害虫起着保温作用,影响越冬基数;大雨和暴雨能够冲刷掉作物植株上的小型害虫及其卵等,能明显减少害虫的危害;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寄生菌的繁殖,能引起部分害虫寄生菌的蔓延,会减少害虫密度。
三、光照对农作物害虫发生的影响光照对于作物害虫的影响因虫而异。不同的害虫对光的波长反应不同,二化螟对紫光的趋光性最强;蚜虫对黄光的趋光性较强;金蝇的成虫趋光,但幼虫不趋光;有的害虫则是雌虫趋光,雄虫不趋光。所以,了解害虫的趋光性,可以根据各种害虫的趋光性,利用各种波长的灯光诱捕或驱赶害虫。光照强度也会影响害虫生长发育、产卵和活动。比如,蚜虫在黑暗中不起飞,中午光照强度超过1 万勒克斯时,也会对迁飞有抑制作用;蚊虫在弱光下活动,强光或完全黑暗条件下活动较少。
光照长度对害虫的影响也不同,在长日照条件下,三化螟、棉铃虫等害虫发育正常,短日照时受到影响;大地老虎、小麦吸浆虫等发育在长日照条件下受到抑制。
四、风对农作物害虫发生的影响风对作物害虫的影响。许多飞翔虫类,常在微风或无风晴朗的天气飞行,风较大时,就会自动停止飞行。风通过影响蒸发和湿度,间接影响虫体的热量和水分状况,还会直接影响害虫的迁移和扩散,有长距离迁飞习性的害虫,还会随着季风的进退进行迁飞。所以,请农民朋友经常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害虫情况天气变化,适时防治,保护庄稼。
五、综合防治在分析完气象条件对农作物害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工程中不难发现,要控制自然条件确实困难重重,不过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更先进的设施以此来控制自然条件对农作物一系列的影响,虽然局限性很大,不过在防止过程中作用也是显然的,不如现在大棚生产等就起到了局部调节的作用,在农作物出现病虫害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等措施以此来降低或去除危害农作物的方法。
生物防治本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名词,它是指利用某些能寄生于害虫的昆虫、真茵、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线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和螨类、益鸟、鱼类、两栖动物等来抑制或消灭害虫,利用抗生素来防治病原菌,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病。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天敌防治,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防治,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
目前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捕食性生物、寄生性生物、病原微生物;选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防治病虫害;耕作防治就是改变农业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不育昆虫防治是搜集或培养大量有害昆虫,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