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淡“冬着单衣者”不怕冷的形成因素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淡“冬着单衣者”不怕冷的形成因素
徐爱龙1 徐成文 2 徐如恩1(指导)
(1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重庆 408000;2重庆太极集团 重庆 401147)
【摘要】中医学认为“冬着单衣者”不怕冷的成因,大约有:禀赋特性,运动锻炼、药物增温、病理反应等多方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发掘、验证、研究,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更好的适应自然的阴阳变化。
【关键词】冬季 不怕冷 成因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33-02
冬季严寒,冷风刺骨,大多数人都穿上棉衣棉裤或毛线羽绒,却有一些人身着单衣单裤,悠然自如地在凛冽的寒风中活动,他们为什么不怕冷呢?我们通过对这类人的观察和对中医有关知识的复习,认为与禀赋特性、运动锻炼、药物增温、以及病理反应等方面有关,兹浅谈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 禀赋特性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发现人体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和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每一类型又划分为五类,即成为二十五种体质类型。有些体质类型的人对冬季的寒冷特别能耐受。例如:禀承土性的人,其形态特征是:黄色皮肤,大头圆脸,肩臂丰满而健美,腰腹壮大,两腿健壮,肌肉丰满,身体各部发育匀称,步态轻盈而又稳健。性情安稳自若,……这种人对时令的适应性是: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至于这一类型再划分成五类,其表现又“同中有异”[1],兹不详述。由于禀赋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人,不但外貌、性格的特征有异,而且经络、气血的盛衰也不同。因此,禀赋特性大约就是冬不怕冷的基本因素。
2 运动锻炼
天生优质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体质较差之人,亦可通过运动锻练,练成坚强体质,同样可以抵御严寒。运动锻炼方法很多,兹举二种,以见一斑。
2.1气功健身:例如“少林气功无论年老年少,体强体弱,或男或女,均可酌情学练,达到健身、祛病和防卫之目的。”[2]至于少林寺僧人更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他们抗酷暑,斗严寒,久而久之,自然身体健壮,延年益寿,虽至耄耋之年,依然童颜鹤发,像不老松一样屹立在寒风中亦无懼色。气功的内容丰富,练法较多,练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性别等选择合适的功法进行学练。
还要做到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方能获益。
2.2冷水洗浴;有的人从夏季开始游泳,随着气温逐渐由热转凉,由凉转冷,到了冬季仍坚持不懈,他们的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抵抗寒冷的刺激,还可以预防、治疗某些疾病。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行冷水洗浴锻炼。值得注意的是:冷水洗浴的时间不要在过饥过饱时进行;患有不适宜冷浴疾病的人,不可勉强。
3 药物增温
中医不但利用药物救疾除病,还利用药物强身健体,养生延年,其中也包括抵御寒冷。例如:唐朝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载有云母配伍盐、硝石制成粉剂,“久服,轻身延年,强筋脉,填髓满,可以负重,经山不乏,落齿更生,颜痕消灭,光泽人面,不老,耐寒暑。”服多久才见效呢?接着在云母水剂中说:“四十日,不畏风寒。”[3]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转载了该药,[4]可见此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又如:清朝赵学敏著的《串雅外编》载有:“寒月入水(方):端午午时,取水蜈蚣不拘多少,晒干为末,每服三五钱,暖酒送下,(不可冷吃,如冷吃即生疮疥,)可以冬月入水无妨。”[5]该书还载有“韩湘子脱衣方”、“浆衣不透雨”等,可见药物增温抗寒的方法是较多的。
4 病理反应
例如:阴虚内热:阴液耗损过度,出现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盗汗,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等,冬季睡觉也要把手足伸到被盖外面。这类虚热证,需要用药物治疗。
综上可见,“冬着单衣者”不怕冷的成因,有来自先天的,有得自后天的。得自后天的方法很多,有待我们去发掘、验证、研究。不过这些方法,并非人人可行;而且需与客观因素相结合,方能收效。《黄帝内经》指出,人们养生的关键在于适应阴阳四时,“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6]。但是,适应不是消极的而应该是积极的,在允许的条件内,通过人为的努力,是可以“巧夺天工”的。
参考文献
[1]战国bull;黄帝内经(影印本)[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3. 9.274。
[2] 德虔编著.少林三绝:气功、点穴、擒拿[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