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讲)冯特《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
——冯特著 第二讲《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 引言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一个短期的历史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黧黑 一个漫长的依附于哲学的时期 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冯特开始的 初具雏形的新心理学体系 主要内容 冯特生平及主要贡献 著作简介 著作各章节解读 冯特生平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现代心理学之父,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系统研究民族心理学的第一人。 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 13岁进入天主教大学的预科学习 19岁毕业于图宾根大学 1852年转入海德堡大学,仅学习三年半完成学业 1855年全国医学会考中获得第一名 1856年,跟随“生理学之父”约翰内斯· 缪勒学习和研究生理学 1858年后,担任著名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的助手长达十余年,协助指导学生作肌肉收缩和神经冲动传导的实验。 1858-1862年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问世 1863年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 1864年,被提升为副教授,撰写《生理心理学原理》 1874年,被提升为苏黎世大学的哲学教授 第一 卡特尔:美国第一位心理学教授。 爱德华·铁钦纳:在康奈尔大学创建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查尔斯·斯皮尔曼:英国心理学家,发展了智力二因素理论,进行一些重要的统计分析。 斯坦利·霍尔:儿童心理学运动之父和青春期发展理论家。 维特莫: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诊所。 基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研究个体的意识过程,即实验心理学。冯特遵循自然科学的传统,运用实验内省法,并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直接经验。提出情感三维理论和统觉学说。 以人类的高级精神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社会心理学。采用分析和研究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社会风俗、法律和伦理等社会历史产物的方法,专门研究民族心理学。 铁钦纳,将心理学体系正式命名为构造主义,是出现在欧美国家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并将心理学研究对象规定为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考察意识的构成,以揭示意识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怎样联结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局限 局限: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造成其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束缚。? 1917年,在北大校长蔡元培支持下,北大哲学系的心理学、哲学教授陈大齐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18年,陈大齐开始讲授心理学实验课,并出版《心理学大纲》。 1920年,陆志韦、陈鹤琴两位教授主持开创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独立的心理系。 1922年,张耀祥教授主编创办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专业期刊——《心理》杂志。 1928年,蔡元培创建前中央研究院并设立了心理研究所。 詹姆斯曾这样写道:“当他们(冯特的批评者)对冯特的若干观点进行分析是,他已经忙着写一本完全不同题材的书去了。你把他像蚯蚓那样切碎,可每一节却仍在爬行。” 据冯特女儿的统计,冯特的著作近五百余种,这些著作涉及心理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物理学、伦理学、宗教学等诸多领域。 波林曾指出,冯特一生总共写了53735页文章,在1853至1920年间,每天写作或校订212页,相当于在整整68年中,他要日夜不息地每两分钟写一个字。而几乎没有人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以这么高水平地完成如此浩繁的工作。 课堂讨论: 科学心理学为什么诞生在德国而不是别的国家?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介绍 是冯特早期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心理学著作,它记录了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折,史称该书为“生理学家的朴素心理学”。 由冯特的演讲稿修订而成的,在语言风格上更接近口语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以说是了解冯特心理学思想的一本理想读物。 各章节解读 第一讲 冯特论述了心理学同哲学的关系问题。冯特认为,长期以前心理学一直在哲学的框架内,可以说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与哲学有着共同的兴趣,但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不能满足于哲学的思辨模式,心理学的理论概念应该有实验的基础,心理学应该以自然科学的模式来建设自己。 第二讲 冯特首先回答了心理学能否成为真正科学这一问题。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心理学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或者说心理,处在不断的流动和变化中,没有任何稳定的整体可供分析和研究。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内省来了解意识或心理的特性。但是内省的介入又往往改变了意识的状态,这时的意识已经不是原来所要研究的意识,因此心理学注定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 冯特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内省的观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抛弃了这种方法,这么做太草率了。他还提出了两种方法补救自我观察的局限性: 1、通过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