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1-1.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1-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形成的历史背景: 古代自然科学的渗入 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1、《黄帝内经》的成书——第一部医学典籍,誉为“医家之宗”。 2、《难经》以脉诊和针灸治疗较《内经》更详。 《内》、《难》二经的成书,已为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和应用。 《伤寒杂病论》——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或称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作者: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被后人誉为“医家之圣”。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使中医临床学科有了根本的改观,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临床医学部分的基石,并使中医理论与临床融贯成一体。 ;药物专著的问世 《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使中医学术界有了统一的学术范式 四部经典出现 促使医学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态 此后,历代医家大多结合临床医疗实践,从不同角度发展中医学。 ;●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中医理论 形成对前期理论进行分析评价,综合汇通的总趋势。 《证治准绳》 《景岳全书》 一批集大成的 《医宗金鑑》 综合性医著问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清代政府组织 编写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本草纲目》 ;医学理论进展显著 ※?明 赵献可、张介宾“命门学 说”——命门所藏 之阴阳水火是 全身阴阳之根本,其盛衰决定着 全身阴阳之盛衰,命门是调节 藏象理论的深化 全身脏腑阴阳之枢纽。 ※ 明、李中梓——“肾为先天之 本,脾为后天之本”。 清、王清任——“脑主思维”、 “瘀血”致病 。;温病学说形成 ※?? 明、吴又可《温疫论》——创“戾气学 说”(新的病原学说创始) ※?? 清、叶天士《温热病篇》—— 创“卫气营血辨证” ※??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 温病学家 辨证”。 ※? 清、薜雪《湿热病篇》——深化湿热病 证论治。 ※ 清、王孟英《温热经纬》——发展了温 病诊治 后四人被誉为清“温病四大家”。 ; ●近代与现代:收集整理前人成果及中西汇通     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 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所有的器官都是通过全身经络而互相联系起来的。 2.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自然界的关系 季节、昼夜、地理环境、人与天地相应 社会的关系密切 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乱、个人社会地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