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改革系列之医改“长征”
国家改革历程之三医改“长征”前 言1992年市场化改革开启至今以历时二十年,其间医疗、国企、住房等一直都是改革的热点问题,而这其中的医疗问题都在历年的两会上激烈讨论并作出决策,使中国成为了今天的中国。而今,回顾“中国式改革”,试图探寻过去的每一个决策如何影响今天,并回溯二十年的激荡改革路。医改“长征”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0年代 只给政策不给钱第二阶段 1990年代 大争论时期第三阶段 2000年 产权和采购的改革第四阶段 2005年 医改突然变奏第五阶段 2007年至今 寻求回归公益的坦途掀开医改的“前页,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提出:“卫生部门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卫生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核心思路在于“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对医院进行财政定额补贴,同时下放定价权。第一阶段 只给政策不给钱1985然而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并没有被放在首要位置考虑,改革的手段从最初就十分明确——“只给政策不给钱”,政府的直接投入逐步减少。 以江苏省为例,省财政补助占医院工资总额比例,1985年为60.4%,1988年降至31%。第一阶段 总结1985一纸通知标志着中国医改由此启动。但从一开始,医改就缺乏明确的方向,几乎每一条改革路径都走过试过。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政府的补偿机制,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和全民医保等等还在摸索中前行,但这仍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开端。旧医疗体系的“送别曲”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企事业单位不再办社会。单位里的医务所医务室纷纷取消。城镇职工进医保,有病上医院。但一些单位缴不起医保费用,全部由职工自己负担。在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乡镇和村办集体企业多数拍卖,合作医疗卫生体系宣告解体。市场化的阵痛1992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疾病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全面解体,门诊的病人全部挤到了医院。特别是城市中的大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承受了空前的压力。看病难的问题开始显现。盈利导向的医改这一时期,医院创收热情高涨,政府财政投入比重降低。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的沉重负担被转移到医疗服务的消费者身上。改革中的争论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在医疗系统涌现。这些创收方式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共医疗资源。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拉开以药养医的序幕这些创收方式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共医疗资源。普通人看病需要付出更高价格。同时,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因此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以药养医,医疗机构于是通过提高药品价格来补偿收入,“以药养医”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利益驱动下的疯狂早在8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允许医院药品加成最高不超过15%,其初衷是把暗扣变明扣。但多数公立医院,走得太远、太过,对药品的批零加价太高:据国家发改委调查,全国医院药品加成平均达45%。医疗费用“更上一层楼”第二阶段 总结90年代的医疗改革,完全发端于当时的市场化浪潮,因此改革本身是盲目的。鼓励医院创收、允许药品加成,“堤内损失堤外补”,一切交给市场。但政府在甩开包袱的同时,也让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浮出水面。第三阶段 产权和采购的改2月,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实行医药分开,试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同出一脉的两项政策,经精心选择后,却一衰一盛:医药分开遭到坚决抵制,而药品集中招标却迅速推开并做大做强。事与愿违的“招标采购”2000如雨后春笋般的“招标办”实际是收取进门费,药企要对医院进行二次公关,才能拿到订单,滋生腐败的空间自然不小。另一方面,在行业监管上,卫生部门却大撒手,药品进了门后爱加价多少加多少。因此,政府招标采购,实则是为医院在药品销售中谋取最大的利益。事与愿违的“招标采购”2000事与愿违的“招标采购”2000原本希望在药品采购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透明度降低药价,但结果不仅坚冰未打破,医药也未分开,反而是药品政府招标采购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厂商、各级代理商、医保部门、物价部门、药品招标采购部门、医院(医生)均拴在一起。而真正钱买药的患者只能坐视药价攀升。改产权?卖医院!2000由于卫生费用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在地方财力不足、医院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金,对公立医院进行拍卖成为最终选择。2000年,国务院正式提出,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一场以卖医院为主的产权改革由此揭幕。改产权?卖医院!2000在这轮改革中,做得最彻底、引起最多关注和最大争议的,是江苏宿迁市。5年间,宿迁原来的135家公立医院(卫生院),除保留两家外,其余133家均被拍卖。种种迹象表明,此时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已是一套交互运作、各方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商业服务体系。第三阶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分析与启示.pptx VIP
-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应急管理部13号令)培训.pptx VIP
- 应收账款账期到期提醒台账模板.xls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培训解读课件.pptx VIP
- 02《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回目自测(21-40回)(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讲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 VIP
- 防护棚安全通道搭设施工方案1.docx VIP
- 街区市集规划案.pptx VIP
- 污水零直排运维台账.docx VIP
- 2025年重庆市永川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