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三)心因性解释 1、催眠术 2、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认为,人所出现的心理异常的表现均来源于无意识中的内心冲突,这些冲突则与性欲有关,许多与早期的性经历有关。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人们无法直接表达这种冲突,因此内心冲突需要采用心理防御机制进行修饰后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3、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 1)行为治疗 2)认知治疗 在20世纪60-70年代,贝克根据对抑郁症病人的治疗创立了认知疗法。埃利斯也在同一时期发展了理性情绪疗法。各种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均认为人的思维对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作用,人的情绪困扰、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均与人的认知和认知过程有关,强调以改变人的认知为主的方式消除或减轻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主讲教师:罗兴文 联系方式 E-mail :luoxw67@163.com 变态心理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周数 教学内容 学时 第2周 变态心理学概论(一) 2 第3周 变态心理学概论(二) 2 第4周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2 第5周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2 第6周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2 第7周 精神分裂症 2 第8周 心境障碍与自杀(I) 2 第9周 心境障碍与自杀II 2 第10周 焦虑障碍I:恐怖症 2 第11周 焦虑障碍II:强迫症 2 第12周 焦虑障碍III:创伤后应激障碍 2 第13周 人格障碍 2 第14周 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 2 第15周 考查 2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论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工作重点 变态心理学的评价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工作重点 一)概念 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变态心理学的工作重点 ①描述现象 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② 发现原因 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③治疗干预 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案例: ·一位妇女,当她丈夫死后,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 她是否心理异常,或仅仅是一种正常的痛苦状态? ·一个青年,当他约会时,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虽然她一口拒 绝,并且避免和他身体接触。这是心理异常,或仅是一种犯罪? ·一个男人乘飞机长途旅行,他坚持让家人乘船。我们能称其为变 态,或仅仅是特别了一点? ·一位妇女偶尔贪吃,然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她是否心理异常,或 只是对社会不合理体重标准的反应? ·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为了制造出装饰性伤疤,而且用刀把自 己的手臂和脸划破。她是否是病理性自残,或是履行传统文化中对 女孩的要求? 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评价标准 一、社会标准 根据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来判断心理是否异常的标准。 心理异常者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差,与养育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格格不入。 应用社会文化标准时: 首先,是将个体的行为与相应的社会文化常模进 行比较; 其次,是注意个体的自身变化,看是否有反常态 的现象发生。 社会文化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 移和社会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变化。 二、统计标准 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社会人文 科学中的问题。心理异常的判断也采用了这一方 法,即认为健康人的心理状态呈一种正态分布曲 线,距均值较近的为大多数,称为正常,远离均值 的就可能存在异常,常常把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 作为正常值范围,偏离此范围者为异常。 三、行为适应不良 一个人是否能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他的生活——工作中应付自如,与家人和睦相处,准时缴纳各种费用等。 四、个体不适感 涉及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评价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1、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 1958年第一次制定分类方案,即精神疾病分类(试行草案) 1989年公布了CCMD-2 1996—2000年,完成了CCMD-3的编写工作,于2001年 正式出版 CCMD-3的分类 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身体疾病 1 精神活动性物质与其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