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焦病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docVIP

浅谈三焦病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三焦病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三焦病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吴建奇( 通讯作者) (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 5 1 0 4 0 5 ) 【摘要】三焦是一向争议较多的概念,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通道,是机体排泄浊阴的途径之一;三焦为决渎之官,是元气通行的地方。文章把三焦作为一个 独立的脏腑,讨论三焦的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证在肿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三焦病 肿瘤 【中图分类号】R2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38-01 “三焦”的概念见于《内经》、《难经》。《灵枢bull; 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难经》则说:“上焦者在心下,中焦在胃上口”。这是对三焦的最根本的论述。《营卫生会》又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难经》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胃的位置,在膈之下,脐之上无疑。但要注意的是,中焦是在与胃平行的位置,切不可理解为,胃就是中焦。《营卫生会》说:“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而渗入焉”;《难经》:“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可以认为,下焦在脐以下耻骨以上。”。《灵枢bull; 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自《难经》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围绕三焦之无形、有形、何形之争,成为有关三焦争鸣的热点所在。总的来讲《内经》中三焦的基本概念有两;一为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如《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手少阳之腑; 二为人体部位划分概念,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如《温病条辨》的三焦辨证[1-3]。本文把三焦作为一个独立的脏腑,讨论三焦的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证在肿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1 三焦水道失司,水火交结是肿瘤形成病因之一 笔者认同姚荷生老先生的三焦概念[4]:三焦应该是一个有形的脏器,它的实质应该是人体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 包括胸膜、肋膜、膈膜、腹膜等);所有脏腑都分居在它上、中、下三个地带,受着它的包裹与保卫。同时心包络与它相为表里,肌肤腠理为它的外应。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通道,是机体排泄浊阴的途径之一,三焦为决渎之官,是元气通行的地方。作为脏腑之一的“三焦”统归于“少阳”范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如同太阳病一样,三焦病也有经腑之分。经证多为表证,多为湿邪郁阻三焦之外侯——腠理;里证多为邪犯三焦之腑,而成水火交结之症。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诱因亦难精确定位。在中医学里,痰凝湿聚,致气滞血瘀,久之而成瘀积癌毒是肿瘤形成机理之一。水湿代谢的主要通道为三焦水道。无论是在表的湿邪积聚成痰,内陷久积成瘤毒,还是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水道失疏,内生之痰湿久积成瘤,其形成的过程都与三焦气化关系密切。在肿瘤患者中,湿邪初聚时,若能及时祛湿化痰,或许能阻断肿瘤的发生或发展,为中医肿瘤患者早期的诊治提供“未病先防”的治疗思路。三焦作为人体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邪气无论是内陷深入,还是外出,三焦都是必由之道。对痰湿之邪来说,三焦的影响尤为重大。对于痰凝湿聚成毒的肿瘤一旦形成之后,如要化痰散结消瘤,笔者认为,调利三焦是必由之法。 2 从三焦表证、里证论治肿瘤 2.1 三焦表证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湿为痰之始,痰为湿之渐”。在肿瘤患者中,湿邪初聚时,若能及时化湿化痰,或许能为中医肿瘤患者早期的诊治提供“未病先防”的治疗思路。特别是三焦表证明显,腠理气化不利者,更是如此。 古代医家也认识到了外感邪气是肿瘤常见病因之一,如《灵枢bull; 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认为积病的开始与感受寒邪有关。巢氏《诸病源候论》认为积聚的成因主要由正虚感邪而致,他说:“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在肿瘤患者中,汗出不能下达者,为湿邪郁闭三焦之表——玄府不利,治当透湿散表,畅利三焦,药可仿薛生白《湿热病篇》第二条:藿香、香薷、羌活等;汗出不彻,或少汗者,为湿邪肌表,腠理不利,药用可仿第二条: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通草等。开通三焦腠理,津液得布,元气得行,气血通畅,痰结易散。 2.2 三焦里证 《温热论》原文第6 条中指出:“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之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栝。”叶氏所论邪留三焦的“气病”,指的是外感温病中属于湿热类性质的温病。“气病”中“气”的内涵有二,一是指卫、气、营、血传变层次之“气”分阶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