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良喂养行为所致的婴幼儿喂养障碍.docVIP

浅谈不良喂养行为所致的婴幼儿喂养障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不良喂养行为所致的婴幼儿喂养障碍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不良喂养行为所致的婴幼儿喂养障碍 饶丽 李应翠(通讯作者)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通过婴儿营养门诊36例喂养困难病例,探究家长在婴儿喂养行为中的误区,指导不良营养行为。结论:门诊喂养障碍婴儿中,排除医学上的原因后,多数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缺乏适当的喂养行为;②进食带来不适感;③强迫进食产生的恶果;④以上各项的综合。因此合理营养和喂养行为的预见性指导,在婴儿喂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209-02   1 液体食物喂养阶段   36例喂养困难病例中有24例分别存在以下喂养误区:   1.1 妈妈一边看书、看电视,一边漫不经心地哺乳.   由于环境过于杂乱,易导致婴儿注意力分散,不利于集中精力吸吮乳汁。   同时听不到来自母亲的柔声细语,看不到母亲的微笑,阻碍了母子情感交流。一旦孩子习惯了没有交流的世界,出现即使身边没人也不哭闹等现象,就极易影响到日后语言发育能力。事实证明,喂养行为和喂养人的反应(即妈妈的热情和对婴儿需求敏感)在婴幼儿的能量摄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幼儿自我意识、交流意识的逐渐形成有关。   1.2 用鸡汤、鱼汤、猪蹄汤发奶   中国传统的月子饮食往往只增长了母亲的体重。这些汤水还可能带给宝宝—些毒素和过敏源,产生副作用。大豆中的异黄酮有双向调节人体雌激素的功能,因此看似普通的豆制品和蔬菜才是最好的发奶食品。   1.3 轮流吃两侧乳房的奶或挤掉前奶   喂奶时让宝宝吃一会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胀奶。其实这样做会导致婴儿每次只吃到前奶,同时还会反射性地引起泌乳减少。   36例喂养困难病例中,其中8例妈妈认为:“我的母乳很稀,宝宝吃了没营养。”其实这完全不对,母乳80%都是水,所以本身就是很稀的液体,只要你有足够的母乳就可以坚持到4到6个月,而且完全够婴儿的营养发育的需要。前奶很稀含较多的是蛋白质,后奶较稠含较多是脂肪,挤掉前奶会令婴儿只长体重,不长身高。   1.4 轻易的加入配方奶粉或过早添加辅食,把孩子从母乳中获取的营养剥夺掉。   产后妈妈认为自己的奶水还没下来,决定给我“饥饿”的宝宝喂配方奶粉,其实婴儿出生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宝宝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促进乳汁分泌。   另外3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孩子在日后的发育过程中患肥胖的比例会大大增加。过早地添加辅食易发生食物过敏、肠道感染。   1.5 为了宝宝吃得饱,把奶粉调得浓一些。   食物在肠道吸收,如果食物的渗透压过高(奶调的浓),会引起呕吐、腹胀、腹泻、脱水等表现。同时大部分代谢废物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而婴幼儿期肾脏的发育和功能尚不成熟,对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能力有限。奶冲配太浓,会使肾脏负担加重。   2 泥糊状食物喂养阶段   2.1 认为孩子不吃某种食物就是不爱吃,从此不再提供该食物。   这是家长对“恐新”不了解阶段。婴儿还不熟悉新食物的味道,并不表示他不喜欢,这是宝宝心理上的“恐新”表现,是宝宝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研究发现,小宝宝接受一种新口味往往需要尝试10次以上,因此需要连续喂食数天,宝宝才可能习惯新食品的口味。   2.2 不按时添加辅食,认为婴儿阶段的孩子小,喝奶就行。   事实证明,引入其他食物较晚婴儿,易于眷恋母乳,营养不足,味觉发育不良。同时我科门诊喂养困难的病例中,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如果没有长牙是不能吃固体食物的,其实并非如此。正常婴儿5个月左右不管有无乳牙的萌出,只要有上下咬合动作,表明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开始发育,应逐渐引入一些固体食物,不宜以牙萌出的时间作为给婴儿进食固体食物的指示。6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更复杂的下颌的上、下运动,舌的上、下运动,这是早期的咀嚼运动。7~9个月婴儿随着发育出现新的下颌、舌、唇的运动使口腔运动更协调。在8~9个月的婴儿在吞咽过程中可以出现主动的闭口动作。即可以咬下一小饼干。   6月龄婴儿应每日摄入3 -5类辅助食品才有可能满足婴儿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并且随着婴儿年龄的增加,食物的种类应逐步增加。   12月龄婴儿每天应该至少摄入谷物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乳类、豆类 8 大类食物中的5~6类,   2.3 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   家长怕弄脏衣服,怕孩子吃不饱。殊不知,孩子就此失去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等早期发展的练习机会。研究调查发现52.72%的大于10月龄的婴幼儿仍未得到握勺练习与自已进食的机会。喂养中过分包办代替可能会阻碍孩子手指、手腕精细动作和协调性的发育,并且会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