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治疗盆腔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医治疗盆腔炎
孙存生
(江苏省睢宁县双沟中心卫生院 江苏睢宁 221212)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无论是急性盆腔炎还是慢性盆腔炎,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盆腔炎,使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坏死组织的吸收比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显著而独特。
【关键词】中医 治疗 盆腔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27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CM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Both acut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 adop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ion, make the diseased tissue repair and the absorption of necrotic tissue than pur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and unique.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盆腔炎之分。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日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盆腔的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盆腔炎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
中医学关于本病的论述,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妇人腹痛”、“瘢癥”、“不孕”等病证中。
1 辨证纲目
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临床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治疗务求及时彻底治愈,不可迁延。迟延不决,病势加重,威胁生命,或转为慢性盆腔炎,则常常日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
慢性盆腔炎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临床以湿热瘀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湿凝滞证多见。
1.1热毒炽盛
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带下量增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如血,味臭秽,经行则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赤,苔黄厚,脉滑数。
1.2湿热瘀结
下腹部隐痛,或胀满疼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味臭秽。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溏或秘结。舌体胖大,色黯红有瘀斑点,苔黄厚。
1.3气滞血瘀
下腹部刺痛或胀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行血量增多有块,瘀块排出痛减。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带下量增多,婚久不孕。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1.4气虚血瘀
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全身症见精神不振,困倦懒言,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点、瘀癍,苔白,脉弦涩无力。
1.5寒湿凝滞
下腹部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漓。全身症见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2.审因论治
2.1热毒炽盛
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予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柴胡15 g,黄芩9 g,白芍9 g,半夏9 g,枳实9 g,大黄6 g,生姜15 g,大枣5枚。
原方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胁热下痢,舌苔黄,脉弦有力。高热不退加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石膏,腹胀加厚朴,里急后重加槟榔,月经量多不止加地榆、马齿苋,带下臭秽加椿根皮、黄柏、茵陈,腹痛不减加延胡索、川楝子,盆腔形成脓肿者加红藤、皂角刺、白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