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通络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医通络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1 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昆明 650051;2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以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为依据,阐述了人文关怀在中医通络诊疗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患者的精神心理的调适,逐步消除不良情绪,让患者精神愉快,情志舒畅,从而使脏腑功能协调,气血通畅,正气充足,人的体质增强,精神内分泌和免疫活动处于佳良状态,所谓扶正方可祛邪,就能达到防治病变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通络治疗;人文关怀
[Abstract]With the disease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as the basi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luo treatment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humanistic care.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and gradually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let patients with mental pleasure,emotional ease,so that the coordination of viscera,Qi and blood smooth,healthy enough,peoples physique,spirit of endocrine and immune activity in good condition,the so-called Fuzheng Quxie can,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keyword]Chinese medicine Tongluo therapy;humanistic care
在康复科多年的工作中,较多接触到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中风等常见多发疾病,这些疾病按中医理论多归属于络病范畴,因此施以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通过通络治疗,达到松、活、通的作用,皆能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笔者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转归与心理因素、情绪因素及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抑郁情绪。我们知道,人体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是焦虑和抑郁的躯体化表现,而这些躯体化症状又加重患者不良的精神情绪状态。二者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因此,医师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颇为重要和必要的,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作为病人托付以性命的医师,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应当掌握相关的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关注病人的精神心理变化,给患者予人文关怀和必要的心理疏导,配合躯体疾病的诊治,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自我感受,多与心理因素及情绪状态有关并互为因果。当人处于焦虑抑郁时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反应,同时疾病所造成的不适感受会增加,而躯体的不适又可加重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使病情难于控制[1]。
可见心理和情绪障碍可能是疾病的诱因或病因。若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则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疾病与情绪障碍二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1、中医情志致病机理
祖国医学早已认识到精神因素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心理调护对于防治本病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医学对此独具特色。
《内经》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情志活动乃人之常情,调摄适度,并不伤人。但是,长期持续的七情刺激或突然地七情打击,就会影响脏腑功能活动。《素问middot;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明确提出了各种情志失度,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的异常变化,干扰正常的升降出入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心主神志,对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具有主宰作用。《灵枢middot;口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各种情志都与心有关,心神受损可涉及其他脏腑。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肝与脾胃是木土乘克关系,若忧思恼怒,情志不舒则气郁而伤肝,肝失疏泄,横逆克脾犯胃,以致脾胃不和,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可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