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原唢呐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原唢呐文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原唢呐文化 (河南省豫剧二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210-01   唢呐又名喇叭,高音唢呐又称海笛。其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唢呐不仅在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而且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流布于亚、非、欧三大洲的30多个国家。据历史资料考查,最初唢呐流传于波斯、伊朗、阿拉伯一带。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集居地区,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河南唢呐的哨片大多数以棉线或细铜丝捆哨为主,具有大、硬、响的特点。因此河南演奏者注重用“气”,一般采用腹式呼吸,气运丹田,使发音有利,音色圆润、纯正。这造就了河南“吞吐”吹法的特点。“吞”表现为过多地含哨位置,以气息冲击哨口使音升高扩大哨片的振动面积使音量增大,也可理解为“超吹”,一般在高音区运用较多。“吐”是指将含哨位置拉使音降低或变弱,如筒音为“5”的《二八板》,没有“#4”的音孔,但运用“吐”的技巧可以自如地吹出。并且河南唢呐以中、低音色为主,小唢呐运用较少,吹戏较为常见,并注重情、意和音色的变化。所以河南唢呐犹如河南人说话,铿锵有力,又不失柔和之美。   唢呐在河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唢呐演奏活动在农村地区比较集中。由于各地区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艺术趣味不同,所以河南派唢呐在不同地方上演奏风格、演奏曲目方面存在差别,呈现五彩缤纷、争妍斗奇的可喜状况。豫北演奏风格以高亢、明亮、稳健为特点。豫东以演奏风格以灵巧、婉转、柔和见长。豫南演奏特点为热情、奔放、质朴。   河南唢呐民间演奏形式可分为文吹和武吹两大类。文吹是指唢呐在笙、笛、板胡、二胡和各种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奏传统乐曲以及各种戏曲,根据剧情语调时强时弱,不刻意的渲染气氛。常用高音唢呐、中音唢呐、低音唢呐吹奏歌曲外还吹奏以地方戏为主的各种曲牌。例如独奏代表曲有《抬花轿》、《百鸟朝凤》等,歌曲有《九妹》、《篱笆墙的影子》等,曲牌有《拿天鹅》、《朝天子》等。常用不同的呐子、闷笛(又称闷子)根据戏曲的生、旦、净、末、丑不同角色,模仿人物唱腔,形象逼真,风味幽默。吹戏的另一种方法是“咔戏”,它是以肺部呼出的气流经过声带振动而带动哨片发声。一般是运用“二本腔”哼出唱词。这种方法在各种唢呐上均可运用,由于不断变化吹戏,咔戏的方法也深得人们的喜爱。   武吹(亦称lsquo;花吹rsquo;),是指情绪高昂并带有一定魔术杂技性质,使场面热闹的吹奏活动。多出现在“对棚”比赛中,为炫耀技巧为获得听众赞扬而吹奏。武吹花样繁多气奋热烈,突出惊、奇、鲜、活四个字。演奏时,坐势、站势不限,主要演奏形式可分为:(1)吃,即吃纸条、喃糠吐火、吹旗杆、树獠牙、吹转盘等。(2)擤,即在唢呐芯子上安装竹筒,用鼻子吹奏。可分为单擤、双擤和龇牙笛(用牙齿轻咬哨片,用舌尖堵住牙缝露出牙齿吹奏)。这些吹奏活动多为民间唢呐艺人的演奏,通常演奏的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音乐,随意性很强,诸如“云里摸”、“漫游场”。这不仅体现出了中原民间艺术风格,也反映出中原人的一种乐趣、一种生活、一种个性。它的灵活多变,热烈火红,又容易掀起高潮,所以常常受到人们的欢迎。   河南豫剧,旧称河南梆子。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可见唢呐在豫剧音乐中,作为曲牌之领奏、唱腔之伴奏,占有其它乐器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豫剧的音乐属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大致可分为慢板、二八、流水、垛子,散板等。不同的板式又可分为快速、中速、稍慢等等。同样的板式速度不同所表现的人物情绪也各不相同。例如《泪洒相思地》中闺中女慢悠悠一段唱就是用的慢板,它要表达的是王连娟思绪万千踌躇满志闷闷不乐的心情,而《朝阳沟》中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也是慢板,它却表现了王银环响应党的号召根扎农村的激动心情,相同的板式不同的速度所表现的情绪却差之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就不能用唢呐来伴奏,而后者用高音唢呐伴奏就非常恰如气氛。通过唢呐的滑、揉、垫、抹等技巧的运用使唱腔更显欢快跳跃,符合剧中人物情绪的需要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伴奏效果。   唢呐在豫剧乐队中常用的有大、中、小三种,大唢呐筒音为f1或#f1,中音唢呐筒音为g2,小唢呐筒音为b2或c3。由于乐队编制不同,唢呐的使用也有所不同。如果是以齐奏方式的小乐队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