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6)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学总考
周辉曾文忠李叶欣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 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
会和谐的一种社会形态。该理念在我国的迅速高涨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转换人们的
价值观念,形成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本文从阐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丰富内涵人手,分析了该理念
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以深层的“和谐”视角超越了环境伦理发展的困境,并且指出环
境友好型社会的最终建成其实蕴含着强烈的对环境伦理的理论诉求。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伦理超越困境伦理诉求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生理念,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环境
伦理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形态。但该理念并非我国首创,其产生是因国际环保运动高涨推
动国际环保战略演变的结果。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200多处
提及包含环境友好涵义的“无害环境的”(EnvironmentallySound)概念,并正式提出了“环境
友好的”(EnvironmentallyFriendly)理念。随后,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得到大力提倡和
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又提出实行环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流域管理,建
设环境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环境友好建筑业等。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
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中多次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品与服务等概念。2004年
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明确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丰富内涵
何谓环境友好?“友好”是“亲近友善”的意思,一般用以形容人际关系,现运用拟人化的
修辞方式将其置于“环境”一词之后,强调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一种极致状态。环境友好型
社会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形态,具体而言是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形成珍惜资
源、保护环境的普遍意识和行为准则,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使二者都得到持续发展的社
会形态。其要义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双向良性互动:一方面全社会都要努力采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
护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另一方面要用良好的生态环境
来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和谐。②
“环境友好”理念的形成,缘自于人类对环境问题本质认识上的飞跃。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
的辩证统一,人之存在的二重性决定了人类需求或利益的二重性。因人的自然属性,他与一切生
物一样其生存需求依赖自然实现;而人的社会属性使人对外界自然的摄取必然打上了深深的社会
烙印。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正是通过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出来的,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社会
发展的相对无限性又是其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在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人与人
利益分配的对立,若要化解这两种矛盾并保全人类生存的家园,就必须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由
驾驭征服转换为亲近友善、互动共生,还必须改变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中介——实践活动,建设
多维环境友好的社会。故环境友好型社会内涵丰富,是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一项
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由来.《人民日报》2005年11月3日第5版。
②余源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观念先行.《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第一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327·
系统工程。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复合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凡一完善的系统均要求组成要素协调
并进。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绿色政治制度、环境文化、绿色科技等都是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基
本要素,现运用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将有利于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制度、社会行为、环
境文化、科技支撑纳人到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之框架下。首先,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核心。同为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活动的组织形式决定了经济基础,进一步决定了上层建
筑,所以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以对自
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以牺牲环境容量为代价的高消耗、低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甲型H1N1流感重症化因素探讨研究.pdf
- 甲型HIN1流感病毒蛋白质序列的预测研究.pdf
-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研究.pdf
- 甲型流感病毒的快速筛查和天龙复方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初步研讨.pdf
- 环境烟草烟气中VOCs分析方法的研讨.pdf
- 环境岩土工程的教学实践研究.pdf
-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类型与防治对策研讨.pdf
- 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讨.pdf
- 环境岩土工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述评研究.pdf
- 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方法研究.pdf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