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执法研究与探讨
环境问题法律成因检析
邓海峰(清华走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M)
摘要。作为一粪复杂的社会现象,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但肩负调整谊领域重任的环境资源
法律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取疵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疏解环境问题的弊害,明晰其产生的法律
成因便成为重申之重.据此,论文分别从法律资源.法律文化和法制环境角度入手,对这一命题
进行了多视城分析.
关键词t环境问题:法律成因;拴析
近代以来,以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环境问蹶在本质上反
映的是不同个体或不同族群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对立关系。这说
明在环境问题由调和不断走向激化的曲折过程中,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形
成的人际关系与物际关系在实质上仍属于思想意志关系的范畴,并仍应由法律这种社会
关系的调谐器来梳理和调整。因此,法制理念与法律制度层面的缺陷必将会对环境问题
的出现和日益激化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我国这种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供给不足,执法环境不严肃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正式步入
法制轨道的标志。此后,以试行法为依据,我国又相继制定了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
范性文件。截至2004年3月,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已有200余件,可以说目前
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框架已初具雏形。但上述法律体系框架并非尽善尽美,其
主要缺陷表现为:立法空白较多,法律资源配置有失周延,有关化学品环境管理、放射
性和核安全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尚未制定;配套立法进展缓慢,导致已有立法
难以施行,造成法律的隐性供给不足;立法调研不够、实践基础薄弱,且条文内容过于
原则,欠缺基本的操作性,致使出现有法形同无法的局面。
此外,环境执法领域中的诸多缺陷同样不容忽视,突出的表现为:环境执法力度薄
弱,环境保护行政主体的“环境行政不作为”事件屡屡发生;环境执法不规范,部分行
政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重对外执法、轻内部监督,重行政权力的行使、轻相对人利益的
保护,重处罚结果、轻执法程序,致使环境执法行为成为破坏环境法律秩序的灾区;政
府部门越权变更、中止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施行,破坏法律的尊严及立法的效力。为加
速辖区内的经济发展,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部门通常采用提供优惠政策的方法来提高引进
外资的力度,而减免环境污染收费、降低资源使用税费则成为适用范围最广、减让幅度
最大的优惠政策。这种措施一方面降低了地方政府用以弥补环境资源退化的法定政策性
投入能力,另一方面又直接加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和浪费。上述作法显然与宪法赋了,政
府的环保职责相去甚远,也严重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和法制的严肃性。
专题2环境执法问题与对策
二.立法理念落后,“末端”治理思想招致难以治理的尴尬
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资源法产生之初,为控制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首先建立的是
一种以废弃物管理和污染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战略。以此思想为指导,环境资源法主要是
以末端处理为依据,采取“命令、控制”的法律机制,强调污染物达标排放或废弃物无
害化处理。这种偏重于污染结果产生后再加以治理的模式被称为“末端控制”【lj。,末端控
制思想虽然对减轻现有污染,保护环境资源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其缺
陷也显露无余。首先,末端控制思想强调和突出。达标排放”,客观上导致污染源单位将
其所进行的治理努力只局限在达标上。它孕育出了“只要达标,排放即为合法行为”的
谬识,因而其难以从根本上遏制污染的发展,这使该种治理理念在严峻的环保现实面前
地位尴尬[21。其次,它严重掣肘环境资源法的理论探索。受其影响,环境资源法的理论研
究长期致力于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之后责任的分摊。因其侧重点在于对损害结果的认定
和对受害人的救济唧,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所谓的环境法不过就是民法中有关环境污
染的特殊侵权责任法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环境责任理论则几乎充填了环境法理论体系
的全部内容。正是这种局面的出现。致使环境法能否成为独立学科这一本不应成为问题
的问题长期充斥于法学界的争论中。
三.法律所选取的调整机制不合时宜
,片面依赖行政强制机制使环境法与社会行为模式的现实需求相去甚远。行政强制机
制是世界各国在面临环境资源问题时首选的法律机制,它主要以国家的命令与制裁作为
政府介入的基本方式,以相对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 《汽车维护与保养》说课稿.ppt VIP
- 2025年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2025.pdf VIP
- 《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验检测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验检测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土木工程施工全套教学课件.pptx
- 一种工业用全蒸汽熨斗.pdf VIP
- 2023年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名著专题练习《简爱》含详解.pdf
- 2024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pdf
- 2025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