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白夜·黑夜·红夜——中国现代文学夜意象之三色调研究.pdf

白夜·黑夜·红夜——中国现代文学夜意象之三色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 ii月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NOV. 2O14 第 l8卷第 6期 JournalofYangzhou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Sciences) Vo1.18No.6 白 夜 · 黑 夜 · 红 夜 — — 中国现代文学夜意象之三色调 王 侠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夜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白、黑、红三种颜色是其主色调,有着丰 富的文学寓意和复杂的审美体验。用夜来作为象征可以说是作家集体的自觉选择,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清 醒指涉。/gJ,l]笔下五彩斑浅的夜意象,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内容,提高了它的审美表现力及社会批判价值。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夜意象;寓意 中图分类号: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4)06—0078—06 翻开从古至今的文学,可以看出夜作为一个 心理变得 日益驳杂和繁复,各种两级对立的心理 独特的意象频繁穿行于文本,成为文学表意的宠 表征相互依存,如善与恶、灵与肉、自由与束 儿,这大概缘于文学 自身的特质与夜的审美特性 缚、顺从与反叛、天使与魔鬼等等,而社会现实 息息相关。从本体论上说,夜不同于白天的地方 生活中的战争、革命、政治经济的波谲云诡也使 在于它具有掩藏性,把整个世界纳入遮蔽的状 得这些敏感的现代作家陷人矛盾、焦灼的状态, 态 ,夜幕降临时,白天可见 的一切进入一种混 他们乐于在暗夜中将这种心理铺展开来 ,也善于 沌、模糊不清的境界,这种境界使得人能够放飞 凝练夜的意象作为他们灵魂注入与感情投射的对 想象的翅膀,完全不为白天清晰可辨的审美对象 象,因为光怪陆离的夜为他们敞开心境、逃避 白 所限制,生发出无限的审美意蕴。对于文学创作 天喧嚣的社会现实提供了契机 ,夜在他们的笔下 者而言,夜不同于白天的地方得益于它的寂静氛 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 。因此,可以看出在二 围,白天聒噪的声音、凡俗的琐事容易使作家心 三十年代 中国的文学 中夜意象以群的形式呈现出 境焦灼、恍惚不安 ,不适合进行一种形而上的深 来 。现代作家之所以反复吟咏着同一个意象来进 思或是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艺术创作境地。日本 行创作体验 ,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成分在其 中, 美学家今道友信甚至认为,艺术的美必须在夜晚 诚如荣格所说: “如同本能一样,人类心灵集体 才能彻底呈现。所以在夜晚创作的艺术、体验的 的思想模式是天生和遗传的。当事件发生时,它 感觉是夜意象群大量出现的动因。 们的作用方式或多或少是大致相同的。” 2O世纪 20~3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特殊 的时 值得提及 的是,这一时期的现代作家虽然聚 代,个性解放、自由主义、民主思想 日益深人人 焦夜的书写,但他们笔下的夜因打上了作家主观 心,这一时期的作家处于这种新旧交替的时代, 感情上的烙印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来,有的作家 收稿 日期:2014—07—20 基金项 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资助项 目 (SWU1409250) 作者简介:王侠 (1986一),女,安徽皇阳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矿究。 · 78 · 一 以诗意的笔触:作品中表现出主人公那种体悟 , 她以她柔婉的女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