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0 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
白莲二次航天搭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谢克强1 杨良波1 张香莲1 徐金星1 谷慧珍1 姜 东2 方晓梅2
(1.广昌县白莲科研所344900;2.(东方红宇航技术有限公司100086)
摘要经航天二次搭载后,白莲种子sP,代产生广谱分离,其生物习性、形态特征及经济生
状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变异。其中花型由单瓣变为重瓣或半重瓣,并出现部分种子只长立叶,不
开花,部分种子只开花不结蓬,部分种子结蓬后不能正常成熟的现象,但也出现种子单缸现蕾
9朵,花期始蕾期提前7—22天,种子单粒重达1.85克的优良变异,这是采用常规育种很少出
现的情况。
关键词 白莲航天二次搭载
1994年江西省广昌县白莲科研所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白莲种子,成功培育了“太空莲”
新品种,试验证明利用航天搭载培育白莲新品种,除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幅大、性状容易稳
定外,与其它作物相比,其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稳定,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
可快速培育白莲新品种。
2003年底,广昌县白莲科研所与东方红宇航公司合作,将第一次空间诱变选育的太空
莲及其杂交品种种子搭载我国“神舟四号”飞船,开展了白莲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搭载用的种子为第一次搭载培育的太空莲3号、太空莲5号、星空牡丹×太空莲2号、
太空莲1号X太空莲3号、太空莲1号X太空莲2号、中一1等共7个材料488粒种子。
i.2方法
1.2.1室内种子萌发试验
各处理以未搭载的种子为对照,将全部铁莲子沿种脐处破-4,口,按编号盛人装有少量
清水的容器中浸种催芽,每隔2—3天换一次清水,记载白莲种子的发芽及胚芽生长情况。
1.2.2大田试验
当芽长至15—20em左右时,分粒植于覆有25em左右水稻土的营养缸内,常规栽培管
理。观察记载单缸内白莲生物习性(成活率、始蕾期、开花株率、开花数、结蓬数)、形态
特征(花型、花色)及经济性状(总蓬数、实粒数、粒重)的各种变异,进行综合农艺性
状选择。
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
2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诱变对白莲种子发芽、胚芽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经观察,卫星搭载对白莲种子发芽与成活均有一定的影响。除编号为T一2、T一3、J一
1的处理发芽率与对照持平或略低外,其它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均低于对照,如编号为中一1
的处理,只有40.9%,比对照低34.1%。成活率的表现与发芽率相似。胚芽生长除J一1的
种子胚芽长略低于对照外,其它种子胚芽长均高于对照(见表1)。
2.2空间诱变SP|代性状变异
2.2.1 空间诱变对白莲种子始蕾期的影响
空间诱变对白莲的现蕾期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问,现蕾期也存在明显
差异,而且此变异是非定向的、随机的,即有的种子现蕾期较对照早,有的较对照始蕾迟。
相比,提前19—37天或推迟30—45天。
表1 空间诱变对白莲种子发芽、胚芽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处理的平均值。
112 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
2.2.2空间诱变对白莲开花习性的影响
空间诱变能促进白莲sP。代现蕾,提高白莲的现蕾株率及单株现蕾数(见表2)。
表2空间诱变对白莲种子的开花习性的影响
注:以上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值,括号内为对照的数据。
2.2.3形态特征的变异
白莲sP.代出现广谱变异,尤其是花型变异更为明显。同一品种出现两种不同花型变异
(单瓣和半重瓣),如T一1中出现花型由单瓣(对照花型)变为半重瓣或重瓣;T一2、T一
3、J一1中出现由单瓣变为半重瓣。(见表3)
表3 空间诱变白莲种子荷花花型变异
2.2.4经济性状的变异
因T一2、J一1、J一3的对照种子未能正常开花,而J一2的对照开花数仅为1朵,本文
仅对T一1、T一3、中一1三个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间诱变能增加白莲种子结蓬数,
而成蓬率则受到抑制。不同处理(品种)间每蓬实粒数表现不一,其中T一1处理低于对
照,而T一3、中一1高于对照。
空间诱变白莲种子在粒重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同一品种处理中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
1.459,最小粒重只有1.059(见表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