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63009
变物性对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李志刚k2淮秀兰1陶毓伽1陈焕倬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0)
电话:010
Email:iagerli@sina.com
摘要:
流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含数值模拟.将不同方法下局部和平均流动与传热特性的计算结果与
新近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常见关联式及近似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入口物性法相比.
平均物性和变物性法均获得明显较低的。7:D。和较高的h:和肌:.与平均物性法相比,变物性法在通道
起始段具有更高的局p恐。和较低的h:,而在后段具有较低的丘,胎。和较高的h:.^m。。的计算结果
与Sieder-Tate关联式以及新近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传统的宏观数学模型能够正确用于预
测本文尺度和胎范围内微通道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
关键词s微通道;流动阻力;传热特性:热物性
1. 引言
在大功率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PSL)@,严格限制激光二极管阵列的温度和温
度梯度对于保证光束质量和激光输出功率具有重要意义【l】,微型化和集成化的需求促使
电子元器件的功率密度和热负荷日益增长,而液体单相流动微通道散热器提供了一种微
型、高效且可靠的散热方式。由于在实际矩形微通道的流一固界面上物理量分布不均匀
且为未知量,边界条件复杂,很难获得精确的理论解。本文分别采用入口物性、平均物
性和变物性,使三种方法具有相同的质量流量,并使平均物性法和变物性法具有相等的
平均物性值。三种方法除物性不同外,具有相同的边界条件。此外.在数据处理中还分
别采用平均物性和变物性来计算.五。口如和Ⅳl‘。
2. 问题描述与数学模型
~一~~~㈣洲~蝴~~~帅蝌¨酬酬灿刚蚴蚶¨一~
(a)三维整体示意图 (b)横截磁不惑剀
图1 微通道散热器示意图
如图1所示,微通道底面受到均匀热流的加热,冷却水沿z方向流动。三维粘性
区域包括全部固体和流体区域。通道和固体肋壁的中心面均为对称边界条件(纠On=0)。
奉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箍金资助(No
581
散热器底面设为均匀热流密度g。其它壁面均为绝热[(a吖锄)…=0]。网格数(对于l,2
计算区域)为50×150×150。兼顾到入口段流场和温度场变化剧烈以及出口附近网格长宽
比不宜过大,网格尺寸沿纵向具有1.01的增长比,而沿x和Y方向网格均匀。网格独立
性试验表明,如果再继续细化网格,收敛后得到的加热面平均温度变化小于0.1%。采用
商业CFD软件FLUENT进行计算,用隐式格式离散控制方程,压力与速度的耦合选用
SIMPLEC算法,动量和能量方程中对流项的离散均采用二阶迎风格式。
3. 模拟结果与对比分析
表l_流动与换热特性参数的定义
定义式 含义 定义式 含义
,t2争等(1)Darcy㈣
塞嬲 虬tw,a唑半㈣爨署瓣
坼件】:鼎(2)(3)
帆兰h,D,/k, (6)栽襄的局
吃暑f‰(砒)dr’(5)蠹黼栅
‰∞={r帆(垆(7)黯度上孵均
力直径, 瓦(z)兰£.p“cPI谢/Lp%幽为通道横截面上的巍合-T均温度,
一☆一入
哏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