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五写作:解读一篇寓言课件.ppt

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五写作:解读一篇寓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五写作:解读一篇寓言课件

羊来到草地上(打一水果—— ) 狼群来到羊群里(打一水果—— ) 用手指使劲戳墙(打一个字—— )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驴:毫无自知之明,自招祸患。 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好事者: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 资源的浪费 我们从一篇寓言里得到的道理是唯一的吗?那么我们是通过分析《黔之驴》中的哪一点得到这些启示的? 浅谈《杞人忧天》 1.《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这里所说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指什么? 2.古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在现在看来,有没有可能? 3.那么杞人的担忧在现在有没有必要了? 4.是什么造成了对这则寓言的不同理解? 由此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一篇寓言的寓意也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种变化。 《狐狸和葡萄》 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成串熟得发黑的葡萄,从棚架上的葡萄树上垂下来, 它用尽所有的方法,想得到它们,但是徒劳无功,因为它拿不到它们。最后,它转身离去,安慰自己说:“这些葡萄是酸的,而且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成熟。” 《狐狸和葡萄》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可见,解读一篇寓言还可以从何入手? 请学生谈谈对这则寓言不同的理解。 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全面分析。 把材料改编成对话,探讨这则寓言的寓意。 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 多角度解读 (1)从绵羊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可以得出结论:已之所欲,勿施于人。 (2)白发卷发和青菜是绵羊的专利,虽适合自己,却是对刺猬的污辱,对乌鸦的讽刺,对狐狸的愚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办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探求并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3)从战胜困难的角度得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才能获取成功的喜悦这一观点。 算盘总是挖空心思填满自己的空缺位置。它埋怨主人说:“我有13根小棍,每根尚有3个空缺,还能容纳39个算盘珠,潜力还很大嘛,为什么不给我填满呢!”主人依“计”而行,把39个空位统统安上算珠,算盘上座无虚席,可算盘珠一个也拨不动了。 提示:可以从空缺的作用或学会舍弃角度着眼,前者可联系果实太多要“疏果”,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不高,国家机构过大成为一潭死水;后者可联系“六尺巷”的故事,高尔基在烟火中舍财物而救书,学生舍弃娱乐而勤奋学习的事例。 附:<六尺巷>故事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巷道南侧原为清大学士张英府邸,北边为吴氏宅。因吴氏占用宅旁空地,张氏家人驰书于都求助。张英批诗一首寄归。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退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让三尺,故成六尺巷。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