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大昭 小麦病虫害2013年流行发生趋势与防控 (PPTminimizer).ppt

喻大昭 小麦病虫害2013年流行发生趋势与防控 (PPTminimizer).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喻大昭 小麦病虫害2013年流行发生趋势与防控 (PPTminimizer)

为害症状 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或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发生规律 麦红吸浆虫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一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小麦开始抽穗时,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当天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该虫畏光,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丛间,多在早、晚活动,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每雌产卵60一70粒,成虫寿命约30多天,卵期5—7天,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麦壳中,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15—20天,经2次蜕皮,幼虫短缩变硬在麦壳里蛰伏,抵御干热天气。遇有湿度大或雨露时,苏醒后再蜕一层皮爬出颖外,弹落在地上,从土缝中钻入10cm处结茧越夏或越冬。该虫有多年休眠习性,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茧化蛹,有的已破茧,又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休眠期有的可长达12年。 发生规律 麦黄吸浆虫年生1代,雌虫把卵产在初抽出的麦穗上内、外颖之间,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以后吸食灌浆的麦粒,老熟幼虫离开麦穗时间早,在土壤中耐湿、耐旱能力低于麦红吸浆虫。其他习性与麦红吸浆虫近似。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颖壳坚硬、扣和紧、种皮厚、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抽穗整齐,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错开的品种,成虫产卵少或不产卵,可逃避其为害。 发生规律 吸浆虫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温、湿度是影响吸浆虫发生早晚和发生量大小的主导因素。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吸浆虫的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直接受降水影响,所以降水量的多少和时空分布是影响吸浆虫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 发生规律 小麦吸浆虫对温、湿度有三个敏感期: 第一,对温度敏感期,即10cm地温达到8.7℃以上才能解除滞育并活化破茧。 第二,对湿度敏感期,活化破茧后需要含水量在15%以上的土壤湿度才能活动。 第三,在临近化蛹前需要短暂的含水量20%以上的高湿期,如不能满足,则不能化蛹而重新结茧休眠待到次年再活动发生。越冬幼虫在10cm地温达到8.7℃以上时开始活动,5cm地温达到12℃以上、30℃以下时化蛹。如果地温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当年吸浆虫将迟发生或不发生。成虫活动的最适宜温度是20 -25℃,30℃以上或15℃以下则不活动。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选用抗虫品种 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防治方法 ⑵轮作倒茬 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小麦吸浆虫严重田及其周围,可实行棉麦间作或改种油菜、大蒜等作物,待来年再改种小麦,就会减轻为害。 防治方法 ⒉化学防治 ⑴土壤处理 时间:①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②小麦拔节期;③小麦孕穗期。 药剂:80%敌敌畏乳油50~100毫升加水1~2千克,或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 防治方法 2.成虫期药剂防治 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每亩用80%敌敌畏150毫升,加水4千克稀释,喷洒在25千克麦糠上拌匀,隔行每亩撒一堆,此法残效期长,防治效果好。或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 小麦黑潜叶蝇 小麦黑潜叶蝇主要在日本和我国宁夏有发生,近年来,其危害区域逐渐南扩。2002年天津静海县大发生,2003年河南、山西等出现有小麦黑潜叶蝇危害的报道。2008年,湖北省的沙洋县小麦上发现该虫,且危害株率达20%以上。 危害症状 雌蝇3月下旬至4月初成虫羽化,产卵于麦苗第一、二片叶子端部,雌蝇常喜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形成一行行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4月中下旬幼虫潜食麦叶上半部,形成袋状虫道,严重时仅剩叶脉。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2 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产卵及危害盛期为3 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在4 月上中旬,化蛹盛期在4 月下旬。 返青越早、长势越好的田块,成虫产卵危害越重。 返青后,小麦1~4 片叶被害最重,每叶被害孔数在15~30 之间,孵出幼虫0~2 头,幼虫约10 天左右成熟,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成虫防治:①于小麦返青前,用防虫网罩住麦田,使成虫不能进入(此法效果好,但成本高);②80%敌敌畏每亩100克,与20公斤细土掺合拌匀,制成毒土撒施防治;③20%灭扫利1500-2000倍液喷雾。 ????2、幼虫防治:①20%斑潜净(阿维.杀单)8克,对水15公斤喷雾;②1.0%爱诺虫清(阿维菌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